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教养教养是什么 > 第八章 独立自主 有教养的孩子能力强(第4页)

第八章 独立自主 有教养的孩子能力强(第4页)

卡茨从小的愿望是将来能当一名科学家,他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可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只能同时做好一件事;如果一心二用,什么都做不好。你喜欢下棋,想把棋下好,但却把学习的时间浪费掉了。到头来,学习没跟上,棋也未必下得好,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小卡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着卡茨似乎有所觉悟,父亲接着说道:“既然你已经懂得这些道理,那么你就做一个决定吧。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还是放在下棋上?一旦选择好了,就必须努力去做好,并且要彻底忘记已经放弃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将一件事做到最好。”

卡茨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恋恋不舍地把象棋交给父亲保管,决定专心读书了。

在父亲的教导下,卡茨的学习成绩不但恢复了从前的状态,甚至还更上一层。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那么,当他有一天长大成人时,他就能够很从容地面对生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做到:“我选择,我承担,我无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个性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歌德曾经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是为了使孩子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为孩子的人生奠定立足之本。可是现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的呵护和娇惯之下,非常缺乏独立性。甚至有些孩子,除了上学读书之外,生活中的事他们一概不知,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怎么会成功呢?

董建国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从小学到高中,他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完试,他都会问老师:“这次考试谁是第二?”因为他坚信,第一名肯定是属于他的。如此出众的他,深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

孩子学习如此出色,父母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父母统统代劳了:吃饭时,董建国饭来张口;衣服脏了,脱下来就没有他的事了;文具用没了,也是父母为他去买……直到十七八岁,别的孩子早就会的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董建国一样都不具备。

后来,董建国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这一喜讯,给家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朋好友们交口夸赞董建国的聪明好学,并且羡慕不已。9月,董建国无比兴奋地来到了北京,然而就在大学开学不久,他就陷入了困境,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常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甚至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们在不断地帮助他,可还是解绝不了他的问题。无奈之下,董建国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表现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7月,学校及时地给董建国寄去了复学通知。但是,收到通知的董建国,竟然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他害怕再次离开父母,他担心自己依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他害怕别的同学拿他当作笑谈……越想越怕,就在当天夜里,董建国从6楼的自家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上面这个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所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我们的孩子将会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也会发现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如果我们一直“大手帮小手”,我们的孩子将会在无形中被剥夺许多发展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观音菩萨一心要为凡间的人多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多,她两只手忙不过来,就向如来大佛请求,如来大佛给了她一百只手。

观音菩萨用一百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繁杂了,一百只手还忙不过来,她又向如来大佛恳求。如来大佛给了她一千只手。

观音菩萨用一千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确实太大了,一千只手还是忙不过来,只得再向如来大佛诉苦。

这一下,如来大佛皱眉了,问:“给了你这么多只手,怎么还嫌不够?”

观音菩萨回答说:“唉,不是我贪多,确实忙得透不过气啊!”

“好,我倒要亲眼看看,究竟为什么忙不过来。”如来大佛说着,跟随观音菩萨进了宝殿。

宝殿前,弥勒佛袒胸挺肚,笑嘻嘻地斜靠着,闲得没事干,正“一五一十”地数着炉中的香火。宝殿内,十八罗汉懒散地分立两旁,有的搔胸、挖耳朵孔,有的揉眼睛打呵欠,一个个都是闲得发慌的模样。

如来大佛看了,十分感慨地对观音菩萨说:“真不该给了你一千只手。倘若你不改变这一班人的模样,就是给你一万只手,也无济于事啊!”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就像千手观音菩萨一样,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揽到自己的手中,结果弄的孩子无所事事,缺乏独立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的就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解决。让孩子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的是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发展,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事业乃至一生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包括学习、工作以及事业的成功,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闯、去努力、去奋斗。而这一切,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取得满意结果的。父母应该明白,独立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一课。

罗伯特?汤森说:“人最终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就必须拥有自主独立的能力。因此从小就要培养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认知和实践能力。自我发展本身也是个人对自身的一种反思。正是从这种反思中人才不断地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独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一个人具备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比较容易地适应社会,摆脱逆境,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孩子操心,最后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最后就亲自替他整理了,对吗?

夫人说没错。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了去找工作,你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帮他。这位母亲很惊愕,问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亲自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给他准备好房子车子和足够的钱送去。别的,我也没办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的时候要有原则和尺度,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幼儿园组织亲子秋游,孩子们都自己背着双肩包,神采奕奕地互相打招呼。这时,珊珊妈妈说:“珊珊,妈妈来帮你拿包,包里的东西重,你背不动的,会累的”。原本高高兴兴的珊珊一下子就嘟着嘴说:“妈妈不要你背!我自己的东西自己背、不要你帮助我不怕累”!

珊珊妈妈接着说:“珊珊你还小,等长大了出去游玩妈妈会让你背包的”。珊珊不服气地说:“妈妈,你说的话忘记了?你不是说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妈妈哑然会心一笑,默默言语:“珊珊真的长大了”。

任何孩子都具有独立意识,这种意识是自主自立孩子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意识,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孩子主动要求做一些事情时,不要因为孩子小,而不予支持独立,从而导致孩子自己动手的意识在萌芽状态中就被扼杀了。相反,当孩子要求“自己做”的时候,父母就要因势利导,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爱劳动,不怕艰苦,才能够独立起来。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