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在爱情和婚姻里,千万不要听信男人“我养你!”的豪言壮语,有小姐的能力却自甘堕落去做丫头才会干的全职太太,做好你自己,不断提升能力和素养,自己有赚钱的能力才会在婚姻里活得硬气。
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是爱情的最高境界。然而,世上有很多人,在爱情到来的时候,根本做不到这样。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假如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6号位和lO号位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陌生人,这时,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通常会选择8号位子,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通常会选择3号或4号位子。
可见,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通常遵循这样的法则,一个人既不会紧挨着另一个陌生人坐下,也不会坐得离那个陌生人很远。因为,紧挨着陌生人坐下,对方会变得不安,甚至可能会把身子移向另一边,而这个人自己也很可能会感觉不自在。但是若在离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就有可能伤害对方,对方可能认为自己因某些不好的地方而被你嫌弃。因此,人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致对人造成无声伤害的位置。这就是心理学上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原则”。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个人空间,而且这个个人空间通常是不容侵犯的,但也不是无限大的。一般情况下,亲密友好的人距离就近,但是再近的距离也不是“亲密无间”。个人空间不仅仅是体现在空间距离上,还体现在人的心理距离上,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更不容侵犯。
同样的道理,爱人之间也应该留有各自的空间。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但是,关心不是束缚,如果不顾对方的感受而将关心强加于对方,关心过度或者关心错了地方,就变成了控制,反而会令恋人厌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别人透露。很多时候,人保留隐私,只是想给自己留一点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爱你的爱人,就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尊重隐私就意味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恋爱时,男人主动要把自己的初恋向女友坦白,聪明的女友拒绝了。她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秘密,我寻找的爱情只有你的现在和将来,我对你的过去不感兴趣。因为你的过去不属于我。”
每个人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过去,不想说出的,是心口的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需要爱情之外的感情交流,不要千方百计地去问他最不想说的事情,不想说自有他不想说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保留、守护自己私密空间的需要,有交朋友和交流的需要,也有情感的需要。相恋的两个人是两个合作的个体,而非一个共同体。每个个体都应该给自己留一个空间,保证自己最不想让人知道的、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不受伤害,这样的爱情才能和平持久。
为了爱情的美好,女人常常勤奋而痴情地吐出情感之丝,将男人网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给他们半点活动的空间。但网来网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男人是非常渴望自由的,只要给男人以足够的自由和信任,他们就能很容易和女人相处得亲密融洽。
另外,在给对方空间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片天空。因为,不管爱情多么真挚,对方都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不要以为找到了真挚的爱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就应该永远被无微不至地照顾和保护。得到爱人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是幸福:但是别忘了,爱你的人是会变化的,因此,务必要保持独立性。
相恋的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使两个人生活得更加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独立的自我消失了。爱情中的双方本来就是两个交叉的圆,交叉的那部分是彼此分享的领域,让彼此可以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未交叉的部分是给个人提供成长的空间,让各自保持个性。只有保留自己的个性空间,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距离的,就像刺猬一样,太近了,就会彼此伤害。给自己一片天空,也让对方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对彼此都好。
没有哪个人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是因为爱着对方,就想把自己的全部给予他。其实,这样只会让彼此都活得很累。婚姻中,聪明的女人会寻找一个最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让对方感到爱意,也会让自己轻松快乐。
爱意味着权利,婚姻意味着责任
婚姻是一种契约,而婚姻是由两个人组建起来的,因此,这契约必须是由两个人一起承担。但事实上,在中国,婚姻的现状是,这种责任几乎由女人独自承担。为此,她们牺牲了自己的快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疏远了自己的朋友,忍辱负重,一心一意地经营着家庭。
婚姻是人类在感情世界中对人最高价值追求的结果,它的命运取决于它是否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婚姻中的女性,以自己伟大而慈悲的心,深深地爱着自己所选择的男人,就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哪怕是幸福,也要让男人得到幸福,因为所爱的人幸福了,她自己也就幸福了。
但是,这样的女性,在对方的心里并没有任何地位,他甚至在心里轻视着她,这是许多女性所不能想到的,她们天真地以为,给男人的爱越多,男人对自己的爱也越多。结果,婚姻的联系在两个人中间越来越淡化,直到最后完全地断裂。
往往付出最多的人,在婚姻中承担责任最重的人,反而变得一无所有,得到的是悲伤和疼痛,迷惘和失败。她们在心里呼喊:为什么?为什么我这样做还没有拴住他的心?
婚姻的内涵就体现在夫妻之间那深厚而亲如一人的感情上,这种感情生活表现在夫妻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那种相濡以沫的互相依靠,快乐同享,痛苦同当,两只身体,一个心灵。
我曾经听到一个来自农村的故事:
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儿结婚了,可是婚后婆婆不喜欢她,无论她怎么努力,婆婆就是看她不顺眼。后来,在婆婆的威逼下,丈夫和她离了婚。可这时候,她已经怀孕了。丈夫虽然爱她,却对母亲的无理要求毫无抗争,即使从他家出来那天,女人哭得昏死了过去,他也没做一点儿努力,连挽留一下都不敢。
离婚后,多少男人来向姑娘求婚,她都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他的人,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娘家人劝她把孩子打掉,她不同意,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一定要把孩子养大,然后交给他。
娘家人见她如此顽固,也不再理她,不让她住在娘家,她就只好流浪着在亲戚、好友家,这里住几天,那里住几天。但是到她临产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收留她了,谁愿意不相干的人在自己家里生孩子呢?村里人很迷信,认为外人在家里生孩子,会给家带来灾难和霉气。
可怜她在一个风雨之夜,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俩真是命大,都活了下来。幸得村里人看她实在可怜,一个一个地来接济她,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即使在这个时候,她也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并不是那个男人有什么值得爱的地方,而是在她心里,这就是婚姻。
孩子三岁的时候,男人还没有结婚,因为他的柔弱和寡情,没有女人愿意跟他过日子。婆婆急切想抱孙子,这时想起了原来的儿媳妇和那个三岁的孙子,就让儿子去把媳妇和孙子接回来。
女人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她回到了原来的夫家,丈夫本来就爱着她的,而且一直在爱着她。可是这么多年,明知她的艰难,丈夫却从来没有伸出援手,哪怕问候一句都没有。别人都说这个男人有福,白白得到一个儿子,对这个儿子自己没有承担一点抚养的责任,没有一点的操劳,一个三岁大的儿子就到家了。
两人复婚后,过得很是和睦。
这个最终看似团圆的故事,很让人感动,也很让人悲哀。
婚姻中的许多女人,正是青壮年时期,但她们看上去却显得异常的疲惫和憔悴,看不到这个年龄段女性应有的活力。结婚后的女人,往往会扮演贤内助的角色,自觉地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和照料孩子的责任,让丈夫有时间有精力在外边为事业奋斗。这种模式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势,很少有女性对此进行过抗争,只是习惯性地接受下来,默默地把自己奉献给孩子和家务劳动。
她们天真地认为,丈夫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丈夫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丈夫的,就是我的。这种生活在丈夫光环下的依赖思想,是女人最大的人性弱点。
女人总认为丈夫的事业比自己重要,总是让自己甘当一个扶衬红花的绿叶。由于把所有的营养都让给了红花,不知不觉中,绿叶就枯萎了,最终被红花抛弃。她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丈夫拥有的东西并不是你的,只有当你自己拥有一份独立的事业和思想的时候,你才能牢牢地掌握你在婚姻中的命运。
很多女人在毫无保留、毫无反抗地接受了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传统习惯以后,脸在油烟的熏烤下日益变得憔悴起来,灵魂在无穷尽的辛劳中落满了寂寞的风尘,在旷日持久的家务中让自己退化成一个平庸而琐碎的市井妇人,退出了对事业的追求,放弃了对外边精彩世界的关注,而沦为一个遭人厌弃的家庭主妇。在这种无私奉献中,丈夫功成名就了,就在她们以为可以和丈夫一起享受这成熟的果子时,悲剧却发生了。同享这果子的,不是她,而是别的女人。
婚姻中还有不少的女人,在家庭中饱尝暴力的痛苦煎熬。为了不让孩子过单亲家庭生活,为了不让孩子那幼小的心灵烙下阴影,她们忍气吞声地一再做出让步,一心想挽救家庭,挽救婚姻。她们除了干不完的家务、操不完的心和吵不完的架以外,得到的只有:痛苦多于欢乐,烦恼多于幸福。
婚姻最重要的内容是夫妻之间承担起各自对家庭的责任。婚姻的契约既然是两个人签的,而且这契约还必须以生命和荣誉去实践,这责任就不应该由哪一个人来承担。你承担一切,就是让对方放弃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个在婚姻中没有责任的人,他还需要这份婚姻吗?一个没有为婚姻辛苦付出过的人,会珍惜这份婚姻吗?
爱是一种心灵的需要,爱是一种真诚的情感,爱,更是一份责任。只有爱而没有责任,这爱就是虚假的,是夜间的露水,总要蒸发掉的。
婚姻不是“非对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