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但要推开这虚掩着的门,却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并非谁都能推开。
要推开虚掩之门,首先要有勇气,要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打破常规,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这里拒绝一切犹豫和胆怯。许多成功之门之所以对我们紧闭着,其实并不是推不开,实际上,我们可能连想都没想过要推,更别说试一试。譬如“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上千年来,人们都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可伽利略就敢于提出怀疑,并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于是,勇气和胆识帮助他轻轻地推开了成功之门。反之,被困难吓倒的人,不敢冲击禁区的人,墨守成规的人,畏首畏尾的人--总之一句话,就是缺乏自信的人,是永远无法推开成功之门的。
从一个演员到总统,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去想更不会去尝试、去努力的事情,但是,罗纳德·里根却在他还是一个很普通的演员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名总统,并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总统。当机遇到来时,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生存的演员职业,坚决地投入到从政生涯中。结果大家都清楚,里根成为了美国第39任总统。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肯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想想看,要是换了别人,敢如此自信地指出是乐谱错了吗?
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和子女,成为了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后来,他甚至想到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有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上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我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求求你,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去。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了解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番,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进入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但我对着镜子找到了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说将再拜访作者一次,“我将带着一张签好字的支票,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支撑力量,没有了这种信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我们往往把成功看得那样神秘,那样遥远,那样高不可攀,其实,正如海因斯所发现的,成功的大门只是虚掩着,根本没有对我们关闭,只要我们轻轻一推,就可以打开。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总是徘徊在大门外,没有信心、没有勇气去推开那扇成功的大门。
相信自己的人才可以成功
相信自己的人,他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不相信自己的人,他的潜意识也会把他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我行,我一定行。”或者说“我不行,我一定不行”。这都是一个人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行的人,相信自己,充满信念;说自己不行的人,不相信自己,就失去了信念。
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相信自己,充满信念,他成功了;另一个不相信自己,迷信权威,他失败了。前者叫小泽征尔,后者叫弗兰克林。
弗兰克林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生物学家,1951年,他首先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但因受到“权威”的诘难,竟然承认这个发现是错误的。后来又有两位科学家在1953年重新发现了这一结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弗兰克林由于不敢相信自己,将自己在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发现拱手让给别人,这是多么痛惜的事!弗兰克林恰恰是没有经受住信念的挑战和考验,与其说他是被权威打败,还不如说他是被自己所打倒。
“认为自己能行是正确的,认为自己不行也是正确的。”不论是小泽征尔,还是弗兰克林,他们的结果都是按照他们心里对自己说的那样出现。很多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成功也是如此。说自己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说自己不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也会把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
如果你认为你会失败,那你就已经失败了。一个人的“认为”,就是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不行的人,爱给自己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我作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没有希望了!”“我脑瓜笨,不是学数理化的料。”“我天生就是个笨蛋!”等等,殊不知,这些话正是自己打败自己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相信自己的人,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小仲马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说明。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小仲马,年轻时喜欢创作,头几年写的作品统统被编辑退回来。他父亲大仲马怕儿子受不了打击,便建议说:“你如果能在寄稿时告诉编辑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免让那些编辑把他与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小仲马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没有沮丧,他对自己说:“我能成功,一定能成功!”这些激励自己的话,排除了失望、犹豫等消极因素的干扰,使他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地推动他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去完成使命。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知名的老编辑。这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过多年的书信来往,他发现《茶花女》投稿人的地址和大仲马的地址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他带着这些疑问去拜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你为何不在你的稿子上署上你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不解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的话充满了自信,难怪他能够把自己生命里的能量和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出来,化成强大的创作动力,使他奇迹般地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可见,自信的产生是自我意识的选择。一个人可以选择成功的自信,也可以选择束缚自己的自卑,这一切全由人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想选择自信,我建议你先弄清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一条一条记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身上拥有无限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当你弄清了自己的强项,选择和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优势潜能时,就自然产生了自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处于什么境地,自信者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有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呢?原因是他们两眼老盯着自己的弱项,遇事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产生自卑,越产生自卑,就越觉得自己不行,越觉得自己不行,也就越瞧不起自己,越瞧不起自己,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一定别人走的路你也走得通,不一定别人走不通的路,你就走不通。与其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说自己不行,还不如仔细想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信心十足地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