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荷兰在夺取这个国家时并不太顺利,需时多年,经过多次浴血奋战,最后才将印尼收入囊中,从此印尼就处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
但是登上了印尼舞台之外,荷兰人岂会如此满足,于是1603年荷兰又把爪牙伸向瓜哇。两年后,荷兰控制了马鲁古(即摩鹿加)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这些盛产香料的地方。1606年,又取得班达岛香料的贸易垄断权。这个时候,东印度公司的规模已经变得很大了,光是武装舰船就有41艘、商船更甚,高达3000艘,整个公司的员工达到10万多人。1619年位于瓜哇岛上的雅加达又被荷兰控制住,从此,荷兰以印尼为中心,在亚洲内的殖民掠夺全面铺开。
当然,说时容易做事难,荷兰对于亚洲各国的征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走过了漫长的过程,同时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
荷兰之所以能征服印尼,从天时上讲,那是因为17世纪的印尼处于分崩离析阶段。那时候,在群岛上,有很多国家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如西爪哇的万丹、东爪哇的马塔兰、苏拉威西的戈阿和苏门答腊的亚齐等。但也有一些国家时信奉印度教的,如加里曼丹等岛屿。位于印尼的马鲁古群岛盛产香料(丁香、胡椒、豆蔻等),畅销欧洲和东方市场,这个地方很早就被欧洲的殖民者盯上了。葡萄牙是第一个入侵印尼的国家,目的是取得香料的贸易垄断权。1511年,安汶岛被葡萄牙强占,标志着印尼开始沦为殖民地。
荷兰人在对财富的追求上,永不退缩,于是便步葡萄牙的后尘,踏上这个岛屿。1596年6月,荷兰人霍德曼率领船队第一次驶往印尼。他们到达万丹港时,傲慢无礼,还使用武力强取了停泊此港的两艘瓜哇船。这种做法,遭到了万丹素丹的严厉惩罚,并驱逐他们离开此地。被驱逐后,霍德曼率领船队继续航行,来到了马鲁古群岛,向当地领导提出通商的要求,但是都没有得到同意,霍德曼只好返回荷兰。两年后,荷兰人再次出航。此次的领导人是范尼克,他集结了8艘船,在年底来到了万丹。此时的万丹,与葡萄牙的殖民者的矛盾加剧,发生了斗争,荷兰人就借着这个机会帮助了万丹,使得万丹成功击退葡萄牙人。于是,荷兰人得到了在万丹设立办事处的权利,并购买了4艘船的香料,让他们的人先运回荷兰,获得的利润高达400%。而剩下的人则继续驶往瓜哇岛,在班达、安汶等地又买进大量香料,而且又在安汶建了一个收购基地。荷兰人的这个出航,不仅开辟了到印尼的新航线,还在那里建了两个基地,为以后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建立东印度公司后,荷兰人更加忙碌了。既要夺取葡、西两国在印尼的殖民地,又要统一以前建立的所有基地,并更改为联合公司的商馆。在1600-1610年这10年里,东印度公司把摩鹿加群岛上的素丹小国控制住了,此外,还有安汶、德那地、帝多利和班达群岛等这些盛产香料的地方均被其征服。1610年,该公司在印尼设立总督府,并让彼德尔·坡施为总督,这是印尼的第一个总督。彼德尔·坡施在雅加达买了一块地,并在这块地上修建房子、仓库和城堡。
雅加达被荷兰侵占以后,马塔兰更加仇恨东印度公司了。阿贡素丹想要把荷兰人赶出去。他率领士兵把泗水、井里汶和马都拉等国占领,同时制定针对荷兰人的政策,所有商人都不得把米卖给荷兰人。1628年,马塔兰率领士兵想要拿下巴达维亚,但失败了。阿贡素丹死后,由阿孟古拉一世继位,这是一个暴君。1674年,在马都拉的人们在其王子杜鲁诺佐约的领导下,向瓜哇进攻,当地人们很欢迎他们的到来。荷兰殖民者打出“援助”的口号,企图奴役当地居民,但是杜鲁诺佐约不理睬这些殖民侵略者。
刚开始的时候,荷属东印度公司下意识地躲开取得土地属地的机会。因为阿姆斯特丹的理论家和政治家认为葡萄牙之所以不能长久控制东方,主要是因为它们是把主要精力和财富都放在了得到土地上,因此这些理论家和政治家不允许他们也出现这种错误。因此,东印度公司的重要任务就是稳固贸易垄断权、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利润,而当地居民的生活等就被忽视了。
东印度公司刚开始进驻印尼的时候,主要是与当地人谈判和订立协议的方式进行交易,方便公司能够顺利而低价进行买进物品的奴隶。如在17世纪时,东印度公司与峇厘和其他岛的统治者协商,一起订立供应奴隶的规定,把当地有钱和有权的人变成贩卖奴隶的主要人物。得到贸易垄断权后,就可以用规定好的很低的价格来买进商品。公司是否能很快地完成这个过程,还要看当地统治者的力量。在摩鹿加群岛上,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地实现了这个方案。但是在其他较强的国家,公司就要很小心地处理了,不然会适得其反,但荷兰人是何等聪明,他们利用这些国家内部的不和和部落战争来确定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在爪哇,荷兰人不得不更加小心,因为岛上的还有一些不愿意屈服的国家,并且,他们还想要把荷兰驱逐出岛屿。
1652年,马打兰与东印度公司达成协议,并承认该公司在瓜哇有一定的领地权。马打兰把罗磨河(或译为兰大隆河)北边的领地权分给荷兰,但在南边,就没有明确公司的边界。由于这时候的荷兰还没有能力控制马打兰,因此东印度公司就用粮食来拉拢这个国家。
1674年,马打兰国内发生暴乱,首都被占领,苏丹苏苏胡南逃到东印度公司的领地,并对公司的领导说:“如果公司愿意出手相助的话,那他可以为公司做任何事情。”不久后,苏苏胡南就死了。1677年,他的儿子阿孟古辣二世与公司达成协议,并向东印度公司许诺,如果能成功帮他夺回王位,那么公司就能享有在马打兰进行任何贸易的权利,并把勃艮安、加拉横地区和爪哇北岸的三宝拢城拱手让给公司;确定公司在南部领地的边界;公司有在南旺建造船厂的权利;悉数赔偿公司在此次战争中的所有损失;在还没有付完所有损失赔偿费时,马打兰全部的海港都交给公司管理。这个协议给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的进一步殖民扩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次年,荷兰军队进驻马打兰,稳定了局面。1680年,暴乱结束。
荷兰的统治引起了马打兰国内的不满,1751年,人民反荷兰的情绪不断高涨,举行了起义。起义者很快就取得了马打兰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对公司的领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在战乱中,荷兰的统帅被打死了。但是,起义者内部很快就有了矛盾,曼古·布米和曼古·涅哥罗两人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公司利用这个机会,分别把两个人叫来谈判。协商一致后,1755年,公司就把马打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日惹,另一部分是梭罗,但是这两部分都是荷兰的属国。
荷属殖民地崛起,势要排除异己
虽然荷兰在印尼等地的殖民地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免不了要面对的是老大哥们手上的资源,正所谓“凡事快人一步”,荷兰纵然是来势汹汹,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体系却仍旧强大的扎根在亚洲和非洲的重要资源来源地。荷兰要做的,除了另起炉灶,还要先声夺人,向西班牙和葡萄牙宣战,还要前后顾忌地应付尾随而来的英国人,因此可以说,在殖民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荷兰人为了排除异己,那是心力交瘁的。
荷兰控制了印尼,使得印尼东部很多王国的势力减弱,快速地使这个地区的内部势力发生了变化,此时,有一些王国得到了发展和强大起来,如荷瓦。荷瓦王国位于望加锡海峡附近,借着便利的交通,很快地就成为了香料走私贸易的中心。虽然荷兰人为了完全控制香料的贸易权,从而对荷瓦采取了军事行动,但是并没有击垮荷瓦。这时,荷兰人采取挑拨离间的方法,利用荷瓦内部的发生的矛盾、与苏丹王国周围部落和酋长的矛盾、以及爪哇岛上和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的内部斗争等这个机会来巩固和增强在这些地区的领导和统治地位。由此,荷兰与荷瓦有矛盾的国家联合起来,利用荷兰强大的海军,对荷瓦发起了进攻,很快地就占领了荷瓦的首都,并于16767年11月强迫荷瓦苏丹签订了《邦海条约》。
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从这个条约中获得了很多好处,包括垄断荷瓦的贸易,让其他欧洲人对其唯唯诺诺;苏丹断了与摩鹿加群岛之间的贸易,不再想要得到松巴洼、佛罗理士和其他岛屿,并且国家的主权都处于公司之下;公司享有免税的权利;公司取得鹿特丹要塞的王国部分土地的所有权。禁止在荷瓦领土上修建军工防御基地;苏丹要赔偿此次战争中,荷兰的所有损失,共计25万荷元和大量奴隶。这个条约基本瓦解了荷瓦的势力,至此,西里伯、松巴洼以及群岛其他地区都被公司控制了。
168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镇压了马打兰内乱后,除了巩固和增强自己在马打兰的统治地位外,还为控制万丹做准备。万丹是英国殖民者能够在瓜哇岛上从事商业活动的最后的一个地方,英国人肯定不会放手,因此他们给老苏丹阿蒲法达提供帮助,能英国能够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荷属东印度公司只好扶植新的傀儡--老苏丹的儿子阿蒲加哈,承诺给予其帮助,而交换的条件就是把万丹的贸易垄断权交给荷属东印度公司。如此一来,万丹内部的矛盾斗争就转为了荷属东印度公司与英属东印度公司之间的斗争。
万丹是瓜哇岛西部的一个国家。马六甲被葡萄牙占领后,很多商人都离开了马六甲,到万丹从事商业活动,因此,苏门答腊西部沿海就变成了一个重点领域。很多国家的商人都来到这里做买卖,包括波斯、中国、土耳其、胡荣辣、庇古(缅甸南部)、羯绫伽等国的商人,万丹慢慢热闹起来了。17世纪中期,万丹发展成为一个较强大和昌盛的国家。1651年苏丹·阿根继承王位。他有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不仅想要收复万丹的失地,还要让荷兰人离开巴达维亚。但是,他的儿子苏丹·哈只与他相反,他打算和荷属东印度公司缔结合约,而且该公司也同意出兵援助。公司命令苏丹·哈只把居住在万丹的除了荷兰人的外国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赶出去。1684年,苏丹·哈只和东印度公司协商规定:万丹不能在马鲁古从事贸易活动;禁止其他国家在苏门答腊的属地购买胡椒和输入布帛,只有东印度公司才有这个权利;万舟和东印度公司辖区的分界线延长到芝沙丹尼河。如此一来,荷兰就在井里位和万丹这两个地方设立了据点。不久后,东印空公司把勃良安变成了其殖民地。
【图9葡萄牙】
此外,荷属东印度公司在万丹王位的继承权上多加阻挠,从中获利。1733年,舍努·阿利飞英继位,他的姜是阿拉伯人,以前就与东印度公司的高层有过密切的交往,成为万丹的王后后,私人势力不断增强,后来还威逼苏丹把太子古斯第废掉,然后让她的女婿(苏丹的外甥)当万丹的未来苏丹,这件事得到了公司的支持和帮助。1749年,苏丹精神失常的时候,王后借机逼苏丹交出王位,由她暂时管理国内事务,同时,请求东印度公司把古斯第流放到锡兰;随后又把老苏丹送到安汶,不久后,老苏丹就死了。
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这样帮助王后是有要求的,就是把万丹变成公司的属国,当然,王后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万丹的人民却不同意,他们不把王后的女婿当做苏丹,并要推翻王后的暂时统治。1750年,在居阿依·打巴的带领下,万丹人民反抗,起义,集结力量攻打王后的军队。得知消息后,东印度公司出兵援救,但是被起义军全歼。后来又派炮兵作战,同样被打退。这个时候的万丹人民表现出的英勇让其所向披靡,至此,荷兰在万丹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只剩下了两个堡垒,与此同时,在万丹南部,起义军组建了政府。
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过,荷兰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但却不是个出色的军人,面对起义军和临时政府的挑战,以“荷兰”之名出征的东印度公司在军事上一点优势都没有,结果屡战屡败。
东印度公司在军事上的节节溃败,让支持荷兰的王室贵族们十分担忧。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命令王后和她的女婿交出王位,并把他们关在一个小岛上以作为惩罚;同时让前任苏丹的弟弟来暂时管理万丹,但是人民拒绝接受。那时,拉都·巴古斯·布肮深得民心,人民想要推他为新苏丹,但是东印度公司不同意,于是又发生了战争。人民自卫军直接进攻公司的据点郧城。当时荷兰军队深陷马打兰内乱的泥潭中,在万丹的力量有点弱,所以被苏丹人民军包围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镇压马打兰起义后,荷兰把部分军队调回来,才得以解围,不久,荷兰军队把以拉都·巴古斯·布为首的人民军打败。
1752年,东印度公司与其培养的新苏丹(阿利飞英的弟弟)达成了协议,万丹从此变成公司的属国,而万丹此时仅得到位于苏岛的楠榜。不久后,东印度公司让流放在锡兰的太子古斯第回国,然后叫新苏丹交出王位,由古斯第继位成为新苏丹。苏丹宣布以前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仍有效。与此同时,荷兰在万丹建了很多堡垒,目的在于监视苏丹,并命令苏丹不要有其它的念头,每年乖乖地向公司缴纳贡赋。
就这样,经过了满布荆棘的崎岖征途,万丹终于变成了荷兰的属国。
而另一边厢,荷兰固然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魄,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荷兰专心处理殖民度内部事务的同事,荷兰在侵略印尼时,时刻要为打压英国等欧洲殖民的势力而费尽脑汁。
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东部,有两个苏丹国,分别是第多尔和简那底,附近盛产香料的很多岛屿都被这两个王国掌控着,除此之外,他们还不断地去摩鹿加群岛的各个部落搜刮豆蔻、丁香等其他香料。这给这些国家的苏丹和其它官员提供了很多财富,而荷属东印度公司入侵和企图控制这些国家,令英国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人产生了不满和反抗的情绪。
【图10豆蔻】
欧洲商人借助荷瓦国反荷兰的契机,把荷瓦变成了香料走私贸易的中心,同时,盛产香料地区的人民也竭力躲开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掌控。所以,尽管荷兰采取措施进攻荷瓦,但久久都无法让荷瓦断了与其他岛国的联系。
走私贸易的蓬蓬发展让荷瓦苏丹的地位越来越高,财富也越来越多,附近的部落的酋长都变成荷瓦的属地,但是各部并没有完全屈服。于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就利用这一机会,在旁边推波助澜,让他们的矛盾加剧,而且在斗争中,荷兰像一根墙头草那样,两边倒,等他们两败俱伤时,把他们一网打尽,同时也排挤了其他的竞争对手。
一边扶植傀儡,一边不断派军包围,一段时间后,荷瓦无法抵挡了,首都被荷兰侵占了。如此一来,荷属东印度公司就以“两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姿态,得到了荷瓦的贸易垄断权,并且,成功地把英国等多国的外国人全部都驱逐出境了。
可以说,荷兰人固然在军事上四面楚歌,但是在处理当时多国争利的复杂关系下,懂得借力打力,挑拨离间,亦属早期殖民大国中的高明之举。
叫板老牌殖民大哥葡萄牙
还是那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荷兰既然已经正式开宗明义的登上了殖民大国的舞台,它就只会继续力争上游,因此,和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大国叫板,那是迟早的事。葡萄牙和荷兰之间没有太多恩怨,要数的荷兰为何针锋相对的原因,大抵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
随着荷兰的力量越来越强,荷兰在海上的力量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厉害的一面。刚开始时,它是由荷兰商人组成的,这些商人大多都是从事投机冒险的贸易,他们组成了一个有组织的股份制公司。1594年,他们选了4艘在各方面都很好的商船组成一支远航船队,向爪哇驶去。这次的航行已经酝酿很久了,同时也向世界宣告崛起的荷兰想要获得很多的利益,想要变得很强大,强大到夺取已经被葡萄牙控制了100多年的印度洋航线。实际上,在1606年以前,荷兰人就已经打算攻打和控制马六甲,并与葡萄牙一决高下了,但那时还没有这个条件。
17世纪来临之际,葡萄牙渐渐地开始衰落,包括其海军的势力,而此时,其他新兴的欧洲国家也都把目光放在远东地区。加上荷兰顺利的对外扩张,使得荷兰不再畏惧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并明目张胆地挑衅。这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1540年-1596年1月28日),开始了著名的英国著名的环球航行。这次航行之后,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消息,葡萄牙并不是远东地区的主人,他们在那里遭到了很多当地人的仇视,而且其管理的力度也很广。被葡萄牙控制的东印度群岛慢慢地向外开放,1580年,葡、西两国的联盟,让很多原本仇视西班牙的新兴国家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