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意就坐在茶棚的角落里,点了一碗粗茶,只做解解渴和稍微休息一会儿,等太阳没那么烈了再继续出发。
而人群的讨论多是集中在高产粮和天上说的那个武二身上,作为其中一位当事人的武长意面色如常,偶尔还会应和几句旁边桌的人的话,还真是十分融入集体了。
系统也不常与这些百姓混在一起,它嗑着瓜子,十分感兴趣的听着那些带亲戚的骂声,只觉得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武长意见状,一口喝完剩下的粗茶,放下铜板就骑马走了,免得她的小系统真的跟着一起学坏了。
方才坐在武长意旁边桌的人则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疑惑的摸着脑袋问着同伴:“刚刚那个和咱们聊得特别契合的家伙嘞?咋一下就不见了……咦,你还记得她长啥样吗?”
“不记得了。”同伴也想了想,然后摇头道。“管他呢,吃茶吃茶。”
【没错,这样造福天下的好事,居然也会有人使坏阻拦,是不是听起来很匪夷所思?
但周史就是这样记载的,甚至在一堆事情结束后,武二更是直言:此乃天下之难,应叫后世警醒。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里,我们要恰饭一下——
诶嘿,话回正题,搞破坏的人很多,有的是一些心向李唐的人,有的是世家,他们的目的不一样,却格外默契的选择了同一种方式,阻碍高产粮的推广。
心向李唐、也就是旧朝的人的想法嘛,不外乎就那几种,多是无非不想看到高产粮推广开之后,民心向武周的场景,而世家嘛,大家也知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的说法,为了自家利益,世家还真是啥都做得出来,所谓造福百姓、造福天下的事,与他们是半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也半点都不在意!
当然——三五事这话说得有些偏激了,或许会有真的一心向民的世家,并且,根据记载,也确实有慧眼识珠的站到了武周队伍的世家。
例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就是选择了支持武周的世家。
而高产粮一事,激起了许多风浪,例如什么借粮啊,什么截杀钦差啊,什么群臣罢朝啊……种种样样,咱们就不细说了哈,反正各种小说啊电视剧甚至是纪录片,都有具体刻画与描写这一大段,这一段历史进程,真的淹没了许多人,也涌现了许多人。
更甚至,是改变了许多人的观念。
就像姚崇,这位文武双全的丞相,在早期,也属于是那种偏向李唐的臣子,而在高产粮风波后,他选择站到武周这边。
至于原因,他自已晚年曾与子嗣是这样说的:风雨簌簌,亦不可忘初心。
从这句话里可以得出,姚崇最后选择站队武周的原因,便是他的初心,便是他最初选择为官的原因、也是许多官员,在多年官场沉浮后,无意识或者下意识遗忘的东西:
为民,还是为利。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古今来,难倒许多人的问题。
那么多的名臣名将,在晚年都曾因为这个选择,而从此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