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留学于美的孙抚民格外感兴趣,
今天顺过来一个坦克侦察连,明天弄过来一个迫击炮连。
美械装备的补充,极大的增强了部队战斗力。
但不仅仅是依托于装备,更要考验部队的综合素质,部队的军纪严明。
1942年9月,
阴雨天气有所迟缓,日寇在仰光一线部署了大量的半永久工事,企图守住仰光港跟两个机场。
西线平原地带,33师团尚能坚守,阻扰英缅军的继续反扑。
鬼子从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守。
为了将鬼子赶出缅战区,并向马来半岛用兵,亚历山大亲自到达曼德勒,会见楚云飞。
他们愿意提供价值100万英镑的后勤补助。
包含修缮发电厂、修建炼油厂、提供军装军服、提供医疗、药品等。m。
除此之外,还愿意提供布伦轻机枪及履带装甲车的军械装备。
不为别的,
33师团的防守很严密,英缅军集结了四个师的兵力,愣是没有打穿防线。
被堵在了若开山区,难以突破。
如果继续增加兵力,会导致后勤、补给的超额支出。
与其浪费自己的兵力,还不如花援助请更专业,实力更强的楚云飞帮忙。
亚历山大算是把这笔账算的清楚了,让英缅军动手,估计二三百万英镑也打不下来。
可要是让楚云飞动手,一百万英镑的物资就绰绰有余了。
毕竟远征军接受了美械装备之后,实力不同以往,稍加整训便可跟小鬼子硬碰硬。
再加上楚云飞第三军,
总计十余万兵力,收拾南线4万小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年头,能够花钱解决的麻烦就不算麻烦。
除了难缠的日寇,独立军的频繁阻击,也让亚历山大倍感头疼。
他们殖民缅战区数十年,现如今正在逐步的失去这片土地的控制权。
楚云飞的态度很明确,
想要彻底击溃日寇,可不仅仅是陆地上的战斗。
还需要瓦解小鬼子的海上补给线,这一点需要皇家海军出手。
毕竟他楚云飞一个旱鸭子,那是连半条船都凑不出来的。
物资先接着,电厂、油厂先建设着,反攻的事情可以坐下来详细的聊聊。
要有详细的计划,
更要有高层的支持。
着急的事情要慢做,才能做好。
这个道理不会不懂吧。
可以召开一次三方会谈,讨论该如何一步到位,将小鬼子赶出马来半岛去。
不仅仅需要陆军冲锋,
更需要海上制裁、空军制裁。
一涉及到投入兵力,英佬那边立马沉默。
欧洲战场吃紧,他们实在不想在缅战区作战,这块地盘形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