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一心一意忠心耿耿为自已国家的人,他们这群人为了自已的国家舍身取义,甘愿付出自已的性命,这些人填补上了历史一个另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铸就了真正的华夏之魂。
“诸位爱卿,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也非常的有道理,只不过微臣觉得说是未雨绸缪倒是显得有点不确切。
我堂堂大宋岂能惧怕一个小小的蒙古人?
此举准确来说应该是我大宋王朝开疆拓,北方之故土,皆是我大宋的领土,我等一定要北上征战,将我北方的故土全部收回,以扬我大宋国威。
但是南下征战南洋,此举是为了开疆拓土,为我大宋打下大片的江山。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话一说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感觉一瞬间这逼格提升上来了,之前给人的感觉像是我大宋好像怕了他们蒙古人,南下征战领土纯粹是为了将来跑路做准备。
但是这一次把话说出来之后,瞬间把逼格拉满。
其实意思都差不多,这不过反过来说意义便不在相同,这开疆拓土乃是万世之伟业,自古以来这历朝历代的君王谁不以开疆拓土为荣耀?
本来就是打不过,不过他们还不想承认自已打不过,所以找了一个如此的借口,对于他们大宋这群人来说,这种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对,陛下,臣等附议。
我大宋开疆拓土,创造不世的伟业。”
面前的大宋皇帝听到群臣的这番话,脸上露出来了满意的笑容。
其实说我大宋不畏惧蒙古人,要与蒙古人战斗到底的,这个官员自已真想把他弄死。
那蒙古人的强大早就已经跟世人展现了出来,他们宋人如果前去征战蒙古人,等待他们的结局一定是送菜。
如果蒙古人不强的话,能轻轻松松的就把大金给消灭吗?
如果蒙古人不强的话,可能还会被他们蒙古人夺去燕云十六州吗?
人总归是这样的,明明打不过还死要面子,转换了一个借口哪怕是传出去也没有弱了我大宋的威名。
“来人传朕的旨意,组建水师下南洋,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凡是我大宋的百姓都可以加入。”
“陛下,可万万不可呀。”
此时又有大臣站了出来进行劝阻,被面前的皇帝一个眼神死死的瞪了过去。
如果谁再说万万不可想要劝阻我们征战南洋,朕就命令你们当将军带领几千人北上征战蒙古人,让你们这群人打蒙古人的时候一个一个的畏手畏脚害怕的要命。
现在征战南洋,让我大宋开疆拓土,你们一个一个的站出来劝阻。
你们其中若是有胆,谁能北上将蒙古人彻底征服,收回燕云十六州,此举功劳之大,朕可以给此人裂土封王。
我的天,听到陛下的这一句承诺,所有人都瞪大了双眼。
自从唐朝之后,没有哪个皇帝给任何人封王,即使他们大宋的那些皇亲国戚他们都是以王爷自居,比如这个王那个王,这个称呼也只是一个封号,有封号没实权没封地。
而裂土封王这是国中之国,有实权有军队,奖励竟然这么丰厚?
圣上给予了这样的承诺,足以说明此次功劳之大,同时也是在暗示所有人,功劳之大的前提这一次的战斗一定艰难险阻。
如果此事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话,绝对不会有如此丰厚的奖励。
一个是北上征战蒙古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个是下南洋开疆拓土,也能够获得大量的奖励,二者选其一的话下南洋最保险。
当天一则消息传遍整个大宋,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商人开始摩肩擦肿,准备跟着军队去南洋探索。
自古以来商人在乎的就是利益二字,其中也有很多大宋的商人在南洋施展了这些手段,占领地盘奴役当地的百姓。
只不过他们的实力再强,没有背后朝廷官府做支撑,终究还是差了很多,抗压能力弱,如果遇到敌人的反扑,完全招架不住。
如今有了官府朝堂在背后做支撑,大宋殖民南洋时代正式开启。
你们看,朝堂那边对我们也太好了吧,还给我们发放了整个南洋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