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公司被无数公子哥们铭记于心。
一旦将来汉赵公司出售新产品,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来抢购。
陈三少爷既然买了暖冬炉,下人们当然不会跟着白跑一趟。
他们也各自买了售价一两的简化版炉子。
陈小禾正是其中之一。
一回到家,他便马不停蹄地按照说明书上的教程,将暖炉安装好。
陈母见到儿子在忙活,忍不住询问。
“儿啊,你这是在忙啥呢。”
“哪里弄的这么大一坨铁,要花不少银子吧。”
陈小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对母亲说。
“我在安暖炉呢,装了这东西,咱们家冬天里就像春天一样暖和。”
“别看这东西大,价格可便宜呢,只要一两银子。”
“我跟着陈三少爷从郑王殿下的汉赵公司买来的。”
陈母虽然是农家妇女,可活了一大把年纪,起码的见识是有的。
“郑王殿下用这么低的价格卖炉子,十有八九要赔本,他这是在帮咱们老百姓过冬啊。”
在晋国,钢铁的价格不算很高,可钢铁制品的价格就非常高了。
以陈母的眼光看,即便做工粗糙,这炉子的成本无论如何也不会低于一两。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这也是为何陈三少爷义无反顾地买下这些炉子的原因。
就算转手把这些炉子卖废铁也有得赚,自己为何不买。
但他们万万想不到,得益于高炉炼铁和水力锻锤两项技术。
汉赵公司生产钢铁的成本只有绝大多数炼钢作坊、炼钢厂的一半,加工成本也是如此。
所以即便定价再低,赵鼎也有得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但赵鼎不想学地主老财,用尽办法从百姓手里扣银子。
百姓手中的银子都被自己赚完了,谁来消费?
货币只有在流通中才称得上是货币,若是贮藏起来,不过是一堆没用的废铁罢了。
陈小禾冲母亲点了点头。
“嗯,这位殿下的确是个好人。”
“洪县那边年年发大水,如今汉赵公司在那边修建了水坝,想必来年不会担心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