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地方嘛,则是中科院的数学研究所。
没错,数学研究所研究理论物理,当时的兔子们就是这么不规范。。。。。
这部分的典型代表便是张宗燧院士和冯康院士,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挂靠在数学所名下的。
第三个地方则是中科院的近代物理研究所,也是原子弹研发项目中的一个分部。
它的原身是燕京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来由杨澄中带领了十多位专家去金城成立了金城物理研究室。
接着金城物理研究室与613项目合并,组成了金城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这也是为啥后来金城那边会有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原因,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就是直接在近物所的基础上建立的。
而除了以上三者之外。
最后一个理论人员分布的地方便是这个的物理所二科室了。
在物理所二科室工作过的院士足足有十四位之多,堪称大老云集。
例如在徐云面前的名单上,便可以看到不少神人的名字:
胡宁、朱洪元、于渌、郝柏林、戴元本。。。。。。
徐云粗略数了一下,光是他记得名字的院士就有整整十一位。
更别说还有一些院士的名字哪怕是徐云的阅历也记不太清,毕竟很多八九十年代评选上的院士现在就三十多岁,这些院士徐云的印象肯定没有五六十年代就评选上学部委员的大老们清晰。
不出意外的话。
原子能所、计算机所以及物理所二科室这三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加在一起,最少也有五到六位徐云没听说过名字的院士苗子存在,甚至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换而言之。
原子能所的五位院士+计算机所的九位院士+物理所二科室十一位院士+徐云没认出来的五位院士。。。。。。
在扩编的这批人员中,院士级的足足有三十尊!
这些人物搁在里基本上不是教主级大能就是少年大帝,妥妥属于闻其名就要倒吸一口冷气的凤毛麟角级的存在!
这还没完呢。
就在徐云被这名单震撼的有些发愣的时候,李觉又补充了一句话:
“哦,对了,小韩,还有一件事。”
“之前不是说了么,新来的这批同志研究的是中子弹的前构问题,某种程度上就像。。。。唔,怎么说呢。。。。。。”
李觉思考了两秒钟,很快找到了合适的例子:
“对了!就像轻核组那边一样,很多步骤说是在筹备,但终究和正式研究有所区别。”
“所以这些同志的安置方面首都也给了指示,组长级别的同志在完成必须的课题研究后会有比较长空隙,剩下的时间就和大于同志一样,帮你的顾问团队来打打下手。”
“你要是有什么想要他们协助的课题尽管开口就行了,算是你这个顾问的顾问吧,你的意向如何?”
徐云:
“?!”
wtF?
我听到了啥?
组长级别的同志给自己打下手?
组长,这tmd不就是起底院士么?
之前大于和冯康他们的数学组已经够牛叉了,现在又来这么些院士大老。。。。。
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