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空气都冷了冷。
周博文更是打了个寒颤,在周博川看过来时就赶紧认错。
“爹,儿子不是这个意思,我这都二十五了还没媳妇,我也是想分得公平点,要不然就我这样都没人愿意嫁。”
周母一听更生气了:“你这话什么意思?你娶不上媳妇还赖我们当父母的是不是?”
“这几年,给你说了多少亲事,是谁不愿意娶?读了点书你就不知天高地厚,看不上农村的姑娘,一心想要娶个城里的。”
“哪怕是知青也相看过了,你愣是说不合适?现在你说是因为家里人家不愿意嫁,你说,家里亏欠了你什么?”
周母发现这是头一天认识自家老三,从前怎么没看出他心思这么多。
“娘,我不是这意思,这都分家了,我没有媳妇,我还不能争取公平点,到时我媳妇进门有个交吗?”
周父拍了拍桌子:“就按我刚刚说的分,国泰,你给写上去。”
“现在就说说人口的问题,既然老三这么说了,那心里怕是有想法,你和安安还未成婚,本不该分出去的。”
“现在爹让你们自已选,是分还是跟着爹娘过。”
周安安想都没想:“爹说笑了,哪有女儿分家的,我当然是跟你们。”
周安安的话让周母舒心了不少。
周博文则是选择自已过,周父也不意外。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分的就是家里的东西,碗筷那些,不管人口,平均分。”
“家里现在还有四只母鸡,正好一家一只。”
家里养鸡的地方就一个,没法区分就辨认鸡毛,周二嫂抢了只蛋生得多的。
分到的东西都放在自家脚边,农具厨具什么的都分了。
“家里厨房,锅就一个,大家轮着用,油盐酱醋那些等会也分了。”
“家里的柴火不多了,那些就算我们老两口的,有意见吗?”
大伙摇头,柴火不多也不值钱,没人会跟老两口争这个。
“自留地那里我已经去划分了,等会自已去认领就行,最后就是家里的钱了。”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重头戏,大家也来了精神。
连周梅花都探长了头,想知道老周家这些年到底攒了多少本。
周父打开家里的记账本:“这些年,家里的进项无非就是老四当兵寄回来的钱,还有大伙的工分。”
“而较大的支出,就是这房子,老大老二你们娶媳妇,老三跟安安读书,目前,咱们家一共剩的钱,就只有一千零三十二块。”
听到这个数,大家眼睛都亮了亮。
毕竟这个数是真不少,至少到现在,还没听说谁家分家能拿得出上千块钱的。
连周国泰,还有会计二叔都挺意外他们攒下的这家底,毕竟每年每家每户到底发多少钱,他们再清楚不过。
一年算百八十的,那也得攒很多年。
“你们这看这钱不少,都是这几十年,我和你们娘一点点省下来的。”
“这钱呢,分成五份,正好每户二百,剩下的三十二块钱,就给老三,就算他日后娶媳妇的聘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