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环境与科学消毒征文600到800 > 第五章 能源的新出路(第2页)

第五章 能源的新出路(第2页)

家用电器的插头插座要接触良好,否则会增加耗电量,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电器。电水壶的电热管积了水垢后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热效率,节省电能;使用电热取暖器的房间要尽量密封,防止热量散失,室温达到要求后应及时关闭电源;熨烫衣物最好选购功率为500瓦或700瓦的调温电熨斗,这种电熨斗升温快,达到使用温度时能自动断电,能节约用电。

现在的家用电器大多有待机功能,拿上海来说,每户家庭平均每月待机能耗大约20度电左右,家电待机却将浪费这座城市近15万千瓦的电量。因此,尽量不要使家电处于待机状态,家电不用时要彻底关闭电源,拔去电源插座。

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耗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人均产值却很低,我们必须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能源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尽可能通过节约电力,来减少我们对自然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索取。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5.给废电池找个归宿

电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玩具、照相机、手提电脑到汽车都需要电池。但是,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就不能再供电了,也就成了所谓的“废旧电池”。这个时候,人们通常会随手一丢,再买新的。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实是,这个小小的动作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

电池产品一般可分为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

有关资料显示,一次性电池多含汞,如果被遗弃在自然界中,汞会慢慢从废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地下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害人的肾脏。同时,汞也会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之后,神经系统会受到很大的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除了汞,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还包括镉、铬、镍、锰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危害。目前来看,全球的镉污染有50%都是来自废旧电池,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发生骨质改变和贫血,典型表现是全身骼酸痛;铬会引起胃肠道溃疡和损伤;镍有致癌倾向,还可导致心肌损伤;铅被摄入后不易排泄,而且铅还会导致儿童行为异常和低智商;锰虽然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吸收过多也可引起中毒……

那么,小小的废旧电池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其实,废旧电池中所含铅等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潜在性的长期危害。土壤具有一定的孔隙,对有机物或含碳、氧、磷、硫等化合物进行降解后,可生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汞、铅、镉等重金属进入环境后,却不易被除解,长期蓄积在土壤中,可破坏自然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成为污染物的“储存库”,最终降低土壤肥力。在这样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重金属会被植物根系吸入植物体内,引起农作物减产或长出的农作物会有害。不仅如此,在土壤中的重金属还能不断迁移到相邻的环境介质中,被雨水冲刷后渗透到深层土壤中,随地下水进入江河水源,人一旦饮了这种水,就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损害。

据科学的数据显示,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因此,废旧电池是不可以随意丢弃的。在废电池回收的问题上,各国都很重视。比如,为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管理,德国实施了废电池回收管理新规定。规定要求消费者将使用完的干电池、钮扣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废品回收站必须无条件接受废电池,并转送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同时,他们还对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每节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当消费者拿着废旧电池来换时,价格中可以自动扣除押金。

在废电池的处理方面,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工厂,其中一家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旧电池磨碎,送往炉内加热,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也可使锌得到蒸发,锰和铁熔合后可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这家工厂一年可加工2000吨废旧电池,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和3吨汞。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

在我国,以北京为例,在大力宣传和鼓励下,3年才回收了200多吨废旧电池。在环保模范城市杭州,废旧电池的回收率也只有10%。因此,为了我们的地球母球,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请不要再让废旧电池“无家可归”!

6.远离一次性用品

1950年,法国人马塞尔·比克发明了第一支一次性圆珠笔。从那时起,一次性用品开始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出于对便利的追求,于是各种方便、快捷的用品,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一次性用品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渐习惯了对一次性用品的“依赖”。然而,一次性用品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制造出大量的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有些一次性用品因生产不合格,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

一次性用品:顾名思义,就是只使用一次就扔掉的日常用品,包括酒店客房准备的牙刷、牙膏、拖鞋、梳子、瓶装沐浴液和洗发液等“6小件”;快餐店里的一次性饭盒、筷子、茶杯、桌布、牙签;还有办公室里的一次性水笔、纸巾、塑料公文袋等等。基于便利,人们越来越割舍不开对它们的依赖。但便利背后却是惊人的浪费、严重的污染。

拿一次筷子来说,一次性筷子是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一次性筷子由于方便受到餐饮业的青睐,但是造成大量林地被毁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市场各类木制筷子消耗量十分巨大,其中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亩。

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光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对自身的健康也非常不利。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由于留存有用来“美白”的二氧化硫,其危害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餐具。正规厂家生产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用经过特殊加工。但是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就较黑,为给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会用硫磺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成分,而且二氧化硫遇冷会凝固。因此,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

再说说一次性餐盒。一次性餐盒早期多为泡沫塑料制品,不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长期使用还有可能致癌。有关专家介绍,制造泡沫餐盒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虽然它具有重量轻、隔水、隔油等优点,但与其害处相比,它的优点就不值一提了。首先是对人体的危害,聚苯乙烯只要达到摄氏65度就会释放出“二恶英”,而“二恶英”是目前导致癌症的主要元凶;其次是严重污染环境,由于聚苯乙烯是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即使经过数百年,也无法被生物分解,参加生物循环;再次是回收再生困难,因此,其严重污染了环境,被称之为“白色污染”。另外,在生产一次性的泡沫饭盒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发泡剂,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

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总而言之,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任何一次性用品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环保专家建议,应尽量多使用耐用品,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反复使用,鼓励使用环保用品,以减少污染。同时,作好回收利用工作,既保护环境,又杜绝浪费。

7.小蚯蚓有什么大作用

蚯蚓,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0。5克,身体呈圆筒形,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生活在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喜欢碧波垂钓的人往往会用蚯蚓作为鱼儿的诱饵。我们从小就知道,蚯蚓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这样就可以使水分和肥料易于渗透,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其实,小小的蚯蚓还有一项“超能力”——吐故纳新,即: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

我们都知道,造纸业属于污染“大户”,人们常形容造纸业是“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但是,相关资料显示,利用蚯蚓来转化造纸产生的污泥技术已实验成功。蚯蚓呈红色,体形不大,但个个“生龙活虎”,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将造纸产生的污泥吃得一干二净,而且经过消化后,蚯蚓排出来灰褐色的粪便,没有任何异味。据专家介绍,蚯蚓具有超强的“吃”污泥的能力,一条蚯蚓每天可处理0。3克的造纸污泥,只要养殖3。3亿条蚯蚓,每天就可以处理100吨的造纸污泥。所以,在日本用蚯蚓来处理造纸污泥已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在美国,5亿条蚯蚓,每天可处理200吨工业废物。此外,蚯蚓还可以处理酒厂、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和废水。

总之,蚯蚓可大量吞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一个3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专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2吨蚯蚓一天可吞掉1吨有机垃圾;3吨的有机垃圾可得到1吨蚯蚓粪便。而且,蚯蚓在吃垃圾的同时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用于花卉,可明显延长花期,使花的颜色更鲜艳;用于果蔬生产,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可提高品质和贮藏时间。蚓粪中的微生物群也可以用来分解废水中的污泥,使之产生沉淀,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其实,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式在国外早已不鲜见。美国有一家企业年产蚓粪30万吨,美国年售蚓粪产值达10亿美元;澳大利亚VERMITECH蚓肥科技公司用电脑控制,实施自动化、机械化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其蚓肥达到无臭、无病害、肥效高名优品牌标准。日本的许多家庭都利用蚯蚓来消灭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160万条蚯蚓层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悉尼还动用数千万条蚯蚓清除整个城市的垃圾,再将垃圾转化为高质量的肥料。21世纪70年代时,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法曾在北京及其他城市出现过,蚓种是从日本引进的“太平洋二号”,但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此种方法一直未能得到推广。

回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专家组曾在申奥报告中承诺:北京的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30%,分类收集率将达到50%。奥运会垃圾则全部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回用率达50%。

专家们还指出,实现蚯蚓处理垃圾的产业化,是奥运会垃圾实现半数回收利用目标的必经之路。2008年,在郊区兴建一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便基本可满足奥运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兴建4~5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便可将全市垃圾总量减少40%以上,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环保专家就蚯蚓处理垃圾产业化问题,以一个日处理400吨的工厂为例,详细算了一笔账:建厂期间项目总投资约为2400万元,工厂运营期支出约584万元;工厂每年收入:政府每年所给垃圾处理补贴,以每吨40元计,约为584万元;销售蚓粪收入40万元;销售活蚯蚓收入10万元。每年收入总计为634万元。

专家们据此非常乐观地估计,建造一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每年赢利可达50~100万元。建厂投资10年可收回全部成本,并可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小小蚯蚓果然具有非凡的“超能力”。

8.什么是太空垃圾

如果按照火箭科学家专业的说法,太空垃圾应该叫做“轨道碎片”。简单来说,就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被有意无意地遗弃在宇宙空间的各种残骸和废物。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一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二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三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