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古往今来,对于友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两肋插刀的勇敢,还是指引难觅的慨叹,都足以见得友人对于人生和成功的意义。有一个为自己两肋插刀的好朋友不愧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它关系着自己一生的成败。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有许多人喜欢邀一大帮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闲逛,这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然而你的这堆朋友中,有几个是所谓的“良师益友”,有几个是“真心英雄”,有几个是“红粉知己”,有几个是“酒肉朋友”,有几个是“虎狼朋友”,有几个是“稀泥抹光墙”的朋友,有几个是“酒逢知己干杯少”的朋友……
有个著名雕刻家说过,雕刻就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的一种艺术。这话说得十分精辟,不只是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人生。交友也可以这样说,要想知道哪些人可交,关键在于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表述为,交友的艺术就是一种分辨哪些人不可交的艺术。哪些人不可交呢?
(1)鸡蛋里能挑出骨头的人
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这种人的特点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不如意,看别人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毛病,他们能在最完美的东西中发现不完美,他们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他们能在让人尊敬的人身上发现不能让他满意的蛛丝马迹。他们表面看来和你关系好像不错,但是只要一转身,他们马上便会伤害你。例如有两个老同学,由于一个成绩较突出,为人也很好,在单位有口皆碑,另一个虽然和老同学关系不错,但当别人称赞老同学时,他却经常背过老同学说他在上学的时候有什么风流韵事,怎样的被大家瞧不起。虽然大家并不觉得他说的那些就是什么瑕疵,但他却一定说那是了不起的大污点。这样的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的人,最好不要和他交朋友。
(2)太注重个人利益的人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不为自己打算的人,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生活常识。但一个明事理、有道德的人,不可能只想到自己,不顾脸面地为自己谋私利。那些只考虑自己的人,只想到个人利益的人,最易伤害的不是跟他生疏的人,而是和他比较熟悉、比较亲近的人。因为生疏的人,本来就和他没有交往,他想跟人家计较是没有条件、没有基础的;而熟悉的人、亲近的人和他们有较多的接触、较多的交往。在接触和交往中,他们为了个人利益,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占熟人的便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甚至不惜背叛朋友,以满足自己可笑的欲望。这样的人,如果把他当作朋友,便会吃亏上当,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有人请朋友为自己修房子,本来由于关系比较密切,在开工前没有说工钱的问题。不是主人不想说,而是朋友说他是帮忙,如果把工钱说在前面,就是看不起他。但当工程完毕后朋友开的价钱实在要比公道价钱高出几倍。主人实在不能也不好接受,便说是不是有些太多了。那个朋友却翻了脸,最后主人不得不吃了这个哑巴亏。像这样的朋友,你敢交吗!
(3)忘恩负义的人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如果与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人为友,就等于是自掘坟墓。例如有人收养了一个孤儿,花了几十年心血,孤儿上了大学,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收养者年老重病在身,看病住院耗尽家资,便让自己的孩子到孤儿处借钱,这个忘恩负义的人知道老人的病无法看好,只给了恩人的孩子50元钱,且对恩人的孩子说:“今后不要再来找我!”这样的人,敢和他交往吗?
(4)缺乏生活常识的人
人,可以说都是世俗的人,都是平凡的人。但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客套和礼节,正常的人都知道且能正确运用,但一些人由于性格的原因,便不会说一些必要的客气话,做一些比较得体的事。这种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是个人原因还是性格原因,都不可作为深入相交的对象。如果以之为友,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因为交上了这样的朋友而让别人怀疑你的人格,最起码会给你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有人把朋友甲介绍给朋友乙。朋友甲办了一个艺术学校,朋友乙也是个艺术爱好者,在家里也辅导了几个学生。朋友甲所以去见朋友乙,是想让乙给自己介绍几个学生。按说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介绍都没关系,但几句门面话应该会说。但朋友乙听了朋友甲的来意后,便神情倨傲地说:我先问你,你办的学校学生有没有出路?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多的是,什么裁剪呀,烹调呀,不过都是想弄几个钱而已。话未说毕,朋友甲脸上就实在挂不住,转身走了。出来后,对介绍来这里的朋友说:“你就交这样的朋友,让人感到不像吃五谷长大的。”虽然朋友甲的话好像也过分了些,但朋友乙的确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这样的人,不可深交。
上面所说的四种人不可交,并没有多少深奥的道理,许多都是老生常谈,但是,人们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不能准确地判别。所以说,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关键在于要在生活中分清一些人的行为,对其行为要有比较理性的判断,才能真正知道哪些人不可交。如果不交不可交之人,你便会交上真正的朋友。
中国有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善择良友。朋友之间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为了共同事业,在工作上相互勉励,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有了困难相互帮助,有了缺点相互批评,这会对自己的事业起促进作用。古代孔子曾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俱化矣。”这些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交什么样的朋友,关系实在太大了。
那么,应该怎样择友呢?
(1)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交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利益、理想和志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对于择友标准是这样说的:“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大家所熟知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和冬尼娅曾有过真挚的友谊,但终因所选的道路不同,谁也无法改变对方的志向,最终连原来的一点友谊也彻底破裂了。这可能要经过痛苦的感情割舍过程,但“志不同,不交友”,分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择友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标准。
(2)要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友。《论语》上记载了孔子的择友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要与正直的、诚恳的、知识渊博的人交友,这是益友;与阿谀奉承、当面恭维、狡诈奸滑的人交朋友,那是有害的。我们一定要善于识别真朋友还是假朋友,尤其对于“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要有正确的认识。
(3)要善于看人的本质、主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要片面理解“志不同,不交友”的原则。不是说什么都要“同”,才能交朋友。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要看本质方面的表现,如思想品质、工作、学习等方面,而具体的爱好、性格则不必苛求。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因为认识一个人要有个过程,尤其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荣辱与共的知心朋友更是难觅。孟子曾讲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贵在知心。”所以有人说:雪中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是小人。“患难之交、贫贱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是处在困境中的时候。给患难时的朋友雪中送炭,大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患难之中方显真情。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怜的一个人。他众叛亲离,只好逃到荷兰去保命,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在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他的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于是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小男孩接受了邀请,由他母亲带着一同前往,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德皇。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许多人遗憾地说。
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不时地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关爱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给他们以希望。
小于在某企业担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进办公室,向在办公室的小姐们问道:“上午拜托你们打的那个文件在哪里?”可是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件搁在哪里,因此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小于对他说:“这个文件的事我虽然不知道,但是,谭先生,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会尽早送到您的办公室的。”当小于把打好的文件送给董事时,董事非常高兴。
几周之后,小于高兴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迁了。显然,小于的热心和办事利落获得了董事的赞赏,董事在董事会上大力推荐了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原本无助的人记忆一生。
朋友间的友谊靠的是赤诚相见,志趣相投,而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护的。物质上的交换,肉麻的吹捧,互相利用甚至尔虞我诈,应该唾弃的。真正的友谊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坏境的考验。
在患难之际,朋友给予你最有力的支持,表面你们的友谊是真情实意的,你们相互间是忠诚的、有真情的。但在关键时刻,若一人弃另一人而去,说明这个朋友不值得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