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心所欲表现自己
当一个人承诺做某事时,即使有困难,他们也会信守承诺。尤其对领导者来说,经常需要表态,这种表态对于下属来说,则可能是指示、要求,也可能被认为是对某种事的定论。“说话算数”,意思就是言行一致。假如一个领导说:“别担心,这次合并并不会导致员工工作机遇减少。”如果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容分说的裁员,那么,这位领导者将不会再得到信任。
因此,领导者的表态绝不可随心所欲。表态要有根有据,既不做老好人,又不无谓得罪人。领导者的角色地位决定了领导者必须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也不能无原则地去肯定或否定。
现实中有的领导遇到矛盾冲突和棘手之事,能推则推,需要表态时,也是“慢开口”,在合适的情况下,该表的态不表;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不该表的态却表。
有时为了一己私利取悦于人,放弃责任。甚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传播小道消息,泄漏机密等等。凡此种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领导者表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发挥灵活性,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级有明文规定的事情,领导者就必须按规定表态,没有明文规定的,则应结合实际表态,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的必要补充。
一般来说领导者在表态之前应做到:必须清楚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和问话的真正意图,设法获得足够的思考时间,考虑好是直接表态,还是委婉表态,对不值得表态的问题,不必表态。表态时,应做到因事、因人而异。
对关系复杂、不宜把握的问题,领导者应委婉表态。领导者应把握时机,注意场合,适时适地表态。
古人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就是讲火候分寸问题。掌握“尺度”,讲究“分寸”,做到语言准确,态度诚恳。
尺度感和分寸感,能够体现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表态应讲究尺度、分寸,达到“适度”。在这里适度程度越佳,表态的效果就越好,达到最佳适度就能获得最好效果,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双方情感的交流、情绪的感染,又有双方心理关系上一定色彩的凝结,只有态度诚恳,领导者的表态才会对下属产生指导、激励作用。
把喜怒哀乐藏于心中
无论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闯荡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高明的领导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自己的情绪,以免被人抓住弱点,给人可乘之机。
古代的中国民间生活,悠闲自在;但居上位者,却是激烈地竞争着,尤其是权力的争夺更是不择手段,勾心斗角,互相排斥。在这种争权夺利的环境中,人人尽量掩饰自己的本性,来迎合权势,如果任意表现出来,就容易被对方乘虚而人,甚至抓住把柄,说不定因而失势,遭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养成“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情。
领导者必须得冷静沉着,才能做精确的判断,《孙子》书中曾言:“主不可怒以兴师,将不可愠以致战。”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根本没有心如止水的人,没有喜怒哀乐!那只是“植物”人所没有的。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才配作为一位领导者。
当集体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组织全体,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与对方交涉谈判时,应具有冷静、成竹在胸的宽广胸怀。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中国的领导者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因而养成稳重熟虑的心思,“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他们必有的修养。
距今1600年前,东晋偏安江左,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北方民族势力强盛,不断地以武力压迫东晋,司马王朝深受其苦。
当时东晋由谢安担任宰相。有一次,北方前秦大举南侵,以号称百万的大军渡江南来,而东晋迎敌者只有数万人,以寡敌众的例子,古来即多,但如此悬殊的兵力,却使东晋人民失去信心,人人准备再度逃难。
惟有宰相谢安,虽处于非常局势中,却仍冷静沉着。当他一切准备妥当后,便悠闲自在地饮酒下棋,好似不知前方有战事一般。
在谢安的运筹帷幄下,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东晋艰苦地打赢了这场战争,获胜的消息很快地传回京城的宰相府邸,这时谢安正与人对弈,看完捷报后,谢安仍若无其事地下棋。
“有何要事吗?”客人好奇地问着。谢安答道:“没什么,只是前方的战土击败了敌人而已。”
在客人面前,即使是大军获胜,谢安也不改其沉着的态度。送走客人后,谢安返回屋内时,一不小心踢到门槛,撞断了木履齿,但谢安竟毫无所觉,喜悦之情竟硬生生地压抑下来。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领导者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领导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藏在心中,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弓弩手几千人一齐向刘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刘邦伤势沉重,痛得伏下身来。主将受伤,群龙无首。若楚军乘人心浮动发起进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猛然间,刘邦突然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扪住自己的脚,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没有重伤。”军士听了,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把喜怒哀乐藏在自己心中,尽量压抑自己的个人情感,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情歌的人才能做好领导的工作。
不要用钱来征服下属
高工资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好的激励方式,但绝不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方式。金钱犹如吗啡,兴奋快,消失也快。
现实生活中,员工与领导倾向于注重物质的报酬,因为物质报酬比较容易定性、衡量和在不同个人、工种和组织之间的比较。相反,非物质报酬难以进行清晰的定义、讨论、比较或谈判的。
领导赞扬下属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干劲,光说一些漂亮话是不够的。配合实际行动,不失时机地显示你的关心和体贴,无疑是对下属的最高赞赏,这种方法可以在下列场合中收到最好的效果。
领导在工作中以情动人,用真诚去感化人,不但能够使领导者得到一颗心,更重要的是在旁观者看来,会觉得领导者肚量宽广,有人情味,自然会对你产生敬意,也就会对你产生几分信赖,从而为你出心出力,帮助你成就事业。
诚然,工资的高低不仅在物质上给员工提供了不同的生活水准,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这样,工资高否已成为许多人择业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许多企业为了保住与吸引人才,不惜血本,为其提供优厚的工资。他们认为只有高工资才能吸引人才,才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但是高工资就像一把双刃剑,若实行得当,企业将获益;反之,企业将陷入困境,因为实行高工资自身仍存在不少不利的方面。
首先,高工资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最终转移到产品价格中去。这就会导致该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价格较高,因此竞争力下降。
如果企业一开始便确定了较高工资标准,那么工资涨幅将非常有限。当员工看不到工资有较高的增长,低于其他类似企业的工资增长,员工的干劲将不足,并可能引起不满。这样,高工资的激励作用将大打折扣。
一般人认为,上级对下级,领导对下属,大多是命令与被命令,指派与被指派的关系,在工作中很少有认清味。正因为如此,动之以情才是领导的一种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