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化解冲突英语 > 第5章 化解与小人的冲突(第1页)

第5章 化解与小人的冲突(第1页)

皮通常每个地方都有小人。小人做人处事不厚道,常以不良手段达成目的。与小人相处,稍不谨慎,就会吃大亏。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冲突,要想方设法让其远离我们,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能识别各种各样的小人,并且掌握对付小人的方法。

1.辨别小人,以免上当

小人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收买你,小人会先设计害你,然后再救你,让你对他感恩待德,听命于他。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小人。他们通过抓住人的短处,让人对自己产生畏惧感,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如果不奏效,他们就会通过其他方式对这些人施加惩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有时,这些小人又会对他人施以恩惠,进行拉拢收买,让人感到自己的好处,使他人不断向自己靠拢,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干了多年,是慈禧太后时期的宫内大总管。李莲英权极一时,声名显赫,朝廷内外大臣,无人敢惹,甚至亲王,也要让他三分。取得这样的地位,是与他的聪明分不开的,举个例子来讲,在笼络人方面,李莲英就特别有一套。

李莲英,地位显赫,钱也捞了不少,也得罪了不少朝廷中人,他知道朝中文武大臣和亲王对他是又恨又怕,表面上还得敬他。为了保证自己老了以后的安全,李莲英不能不未雨绸缪,早做打算,他在皇宫里安插了不少亲信,但这些人能力平庸,不能托付大事。李莲英早就算计到,慈禧太后死了也不会让光绪帝执政,而是让清朝大权落到光绪皇后的手里,如果自己的人能左右光绪皇后,那么他李莲英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为了寻觅一个这样的人,李莲英花了不少功夫,后来他终于发现了小太监小德张。

这一年,小德张进宫跟随常连忠学戏,很快他便成为宫内南府戏班的名角。在一次跟杨小楼的戏班子比赛,据说小德张的戏不是很好,挨了一顿棒打。小德张挨了这顿打之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给慈禧太后身边的小太监们送了些银两,才知道原来是大内总管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那里给他们念了“喜歌”,慈禧太后这才赏了他们一顿“棍子”。小德张一想,这事不妙,他知道李莲英这位大内总管不好惹,如果得罪了他,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想来想去,小德张意识到要想平步青云,只有走李大总管的路子。此后,小德张除了给李莲英的贴身太监送银两外,一有机会,他就向李莲英献殷勤。过了一段时间,他通过内线得知李莲英对自己的看法有了改变,便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跑到李莲英那里,要拜李莲英为师,这正中李莲英下怀,便收下小德张为徒,为自己又拉拢了一个忠实的追随者。

人生的法则之一就是不可轻视小人,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防范小人,还要懂得如何灵活应对。

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特征: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此为乐。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从中渔利。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很容易因为受上司宠爱,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4)喜欢阴奉阳违。这是他们这种人的做事原则,因此,你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对你表里如一。

(5)喜欢趋炎附势。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顶罪

事实上,小人的特点并不只有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和“小人”共事的几个原则:

(1)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较为自卑,因此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2)保持距离。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象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好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说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些牢骚,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时的资料。

(4)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你千万不要想靠他们来获得利益,否则,他们一定会粘着你不放,想脱身都不可能。

(5)吃些小亏无防。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吧。否则,你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

2.遇到两面三刀的人怎么办

两面三刀的人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怀叵测,笑里藏刀。对于这种人,我们要有所防范,以免为其所害。

伪善的面孔很容易让人信服,有时我们还会去为一些虚伪的人尽心效力,被人卖了还去帮人家数钱,这不能不说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啊!

那么,如何来辨认,究竟谁是真朋友,谁又是两面三刀的人呢?的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铁定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清一个人之前,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切记切记。

朋友小姜讲过一件事,她说:

我刚参加工作时,很傻、很天真。与我一起进公司的女同事是从别处跳槽来的,30多岁,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样子。由于我性格开朗,与办公室里的同事很快就熟悉了,他们什么话都和我说,告诉我该怎么签合同,以免被狡诈的人事主任欺骗,告诉我该要求公司给予我什么样的利益。那个新来的女同事有段时间与我关系特别好,中午一起吃饭,晚上下班一起回家。她问我公司给我多少工资、什么福利、我是否满意云云。幼稚的我推心置腹地跟她说了许多,告诉她我从其他同事们那里获得的公司资料(当然我没告诉她具体是哪位同事说的),告诉她公司账目和行政管理可能都有着极大的问题,与员工的协议、合同什么的诚信度都不高。她听着也附和我,说:如果真的不好,我会考虑再选择别的公司。我对她一点也不怀疑。她总是不断套我的话,自己却从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直到有一天,她在公交车上对我说:你们部门里的某某人,某某人,表面上和你挺好,我却听到她说你什么什么。“哦。”我只是哦了一声,但心里就此对她产生了疑心,怀疑她故意要我疏远别人,被她拉拢,因为别的人都不喜欢她,我又想,如果我不和她“一派”,她肯定会把我说过的话传出去,传给相关的人,虽然相关的人并没有什么大权力,但也会替我树敌。

后悔已经来不及。我仍然选择不再和她混在一起。就算她会出卖我,也只能怪我自己傻,可能那些话已经成了我叛逆和不服管教、不做“顺民”的象征,已经断送了我在这家公司的前途,但我只能告诫自己以后再也不要乱说话,不要以为看似诚心诚意和你讲话的人,就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一句冷酷的话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一般,喜欢两面三刀的人,目的都是为了巴结权势,并且踩着他人的肩膀往上爬,通过这些特点,也许能辨认出一部分“小人”。

王冬大学时代的“好兄弟”马宁,经常为办公室里复杂的情形头痛不已。

他问王冬:你有没有听说一个办公室里的人以互相打电话分机为唯一联络方式的?他说,我们办公室里仿佛间谍无处不在,有个瘦男人,长得像老鼠,偏偏与女上司关系特别好,一天到晚去上司办公室汇报工作,我们这里一切的鸡毛蒜皮,女上司总能在一个小时内全部知悉!比如某某迟到,某某上网,某某吃了两块饼干,某某抱怨工资太少,某某与某某讨论上司分配不公……于是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诡谲的气氛,女上司会突如其来地找人谈话,对他的某种“不当思想和行为”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令被批评者瞠目结舌,几乎丧失快速反应能力。马宁说,就像回到了高中时代,被一帮爱打小报告的“小喇叭”和疯狂统治的“母狮林”(某女班主任的外号)镇压。打小报告的瘦小男人,经常竖着耳朵听办公室里每一点细碎的声音,而其他时候他都趴在桌上像个癞蛤蟆,无精打采,眼皮耷拉,眼神迷离,天天不知在做点什么,只有在窃听和汇报之时,才精神抖擞,神清气爽。马宁也曾由于公司不履行销售提成的承诺而嘟囔过两次,第二天就被女上司训话。大家都很紧张。最后的解决之道是:在办公室里说些公司里的正常废话,重要的事都互相打电话小声说,就像在耳边叮咛一样,这总不会被刺探到吧。如果还有重要话想说,又怕在公司里讲电话依然被窃听,可以回家再打电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