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对不起”化解矛盾
在人际交往中,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难免会出现得罪人的时候,因此,人人都需要学会道歉的处世智慧。诚挚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增进感情,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打扰、影响别人,或者给别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或物质上的损失时,都要主动向对方道歉,挽回影响,以便维护你们相互间的友好关系。
小马在广州工作。一天,老总要他将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上海的同事安,小马并不认识安,报告发过去后,安通过网络问了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很可笑的初级问题。当时小马就回话:“你还没有入门吧?"结果引发两人之间的言语纷争。小马看安不懂装懂还极力狡辩,便毫不客气、极尽挖苦,安气得用英语唾骂小马,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止。小马后来生病休养一段时间,上班后老总提起此事,说安投诉到上海集团公司执行总裁,总裁在小马的老总面前面露难色,对小马表示不满。于是,老总吩咐小马在抓好业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安道歉。老总言辞缓和,显露爱才之心,说安是上海集团公司的一名经理,刚留学归来,被小马耻笑肯定心中难以平衡,希望小马能予以理解。小马为有辱老总脸面倍感歉意,虽然觉得自己吃亏,还是主动发了一封道歉信给安。
消除恶感,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谦逊一点。自己有过失的时候立刻道歉,别人就会给予同情,这就是道歉的神效。倘若我们大家能及时道歉,我们的生活将会减少很多不愉快。
人孰无过,因此,我们都需要学会道歉。扪心自问,看看你是否常常毫不留情地妄下断言,说出伤人的话,伤害了朋友,自己从中得利,再想想看,又有哪几次你诚心地坦然表示歉意了呢。有点惶恐是不是?惶恐的原因在于我们良心不昧,深知即使稍有过失也难免怅然若失,除非知道道歉,否则总是内疚于心。
有些人认为道歉是向别人低头,失去了个人尊严。一味坚持自己的错误,不肯道歉,又何谈尊严呢?
不负责的人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不敢道歉意味着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次语文箪元测验,老师误将一位学生答对的题扣了分。卷子发下来,这位学生举起手:“老师,您错了,应该向我道歉。品德课上老师就是这么说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也愣住了。片刻,这位老师笑着说:“是我疏忽了,对不起!"
事后有人问这位老师:“你当时不觉得窘迫吗?”他却说:“像这样有勇气的学生,很少见,我喜欢。”
尽管道歉是生活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细节,但在我们所见所闻中,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道歉的并不多。因为,道歉对于老师来说,同样承担着“诚信”一落千丈,学生效仿“找茬儿”等风险。但是,那位老师做了,他用勇气呵护了幼小学生心田里刚刚萌芽的道德的光芒。
有时我们迟迟不道歉是因为怕碰钉子,这种令人难堪的可能性确是有的,但是不大。原谅别人可以消除心里的怨恨,而怨恨是戕害心灵的。有谁愿意反复蒙受痛苦和愤怨的折磨呢?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道歉呢?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点:
(1)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会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句话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
(2)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束鲜花能令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碟旁或枕头底,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中"之妙。
(3)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真诚。
(4)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
(5)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数年前,我担任某基金会理事的时候,有位年少气盛的助理建议撤换理事长,由他继任。我们投票同意了,但马上就发觉已经铸成大错,不该让那位理事长离职。
我决定向他表明,可惜在我还未有机会和他碰面以前,他已因心脏病去世。我的歉意始终无法表达,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6)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写一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种烦恼。你若能降低对方道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的。
(7)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无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两者的区别。譬如你是主管,某一部属不称职,势非予以革职不可。你会觉得遗憾,但是不用道歉。
(8)假如你想向某人道歉,而且你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就应立刻想办法。你该写封信,打个电话,有所表示。送本书,一盆花草,一盒糖果,或者用其他任何足以表达心意的东西代你做这样的表示:“我对彼此的隔阂深感难过,亟望冰释前嫌,甘愿承担部分或全部咎责,并盼你能接纳这点微意以及人间最能化戾气为祥和的三个字:对不起。”
6。时时让别人感到自己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人物。事实上,大家愿意做的所有事情,无非是希望能得到自己是重要的这样一种感觉。
纽约电话公司曾针对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实际状况如何,在内心中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那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在罗斯福做纽约州长的时候,他完成了一项特殊的功绩。他和政党重要人物相处得很好,使他们同意了原来他们所反对的案件。我们且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当有重要职位需要补缺时,他就请那些政党要人推荐。罗斯福说:“起初他们推荐的,是党内并不受到欢迎的人。我就跟他们说,如果要使政党有满意的表现,你们推荐这个人就并不适合,同时也会受到民众的反对。
后来他们又推选了一个出来,那人看来虽然并没有可批评的地方,可是也没有令人敬佩的优点。我就告诉他们,任用这样的人,会有负公众的
期望,所以请他们再推选出一个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人。
他们第三次推荐的人,看来是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十分理想。
于是,我对他们表示感谢之意,让他们再试一次。第四次他们所推荐的,正是我所需要的人,而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激之后,我就任用了这个人。而且,我还使他们享有任命此人的名义。趁此机会,我就对他们说,我已经做了使他们愉快的事,现在该轮到他们顺从我的意见,做几件事的时候了。
我相信那些党政首要们,也乐意这样做,因为他们赞助了政府重大的改革,诸如选举权税法及市公务法案等。”
记住,罗斯福凡事都很用心的去征求别人的意见,且对他们的建议表示尊重。当罗斯福委派重要职务时,他使那些党政首要们真实地感觉到,这是他们所挑选的人,这是他们的意见。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者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他们喜欢自我表现,喜欢夸大吹嘘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们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自己有多大的功劳,作出了多大贡献。这样不就是向他人表明:你们确实不太重要。无形之中,他们伤害了别人,当然最终也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