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婆媳如朋友,最难的就是婆婆,她首先要做到礼贤下士,不要以婆婆的高位自居,这样才有可能使媳妇放下内心戒备。所以,那些在生活中经常指责和嘲笑媳妇的婆婆,一定要知道这是导致婆媳不和的致命因素。
◆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在生存中的要事上
在生活中,很多婆媳吵架,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芝麻小事,也有的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蝇头小利。实际上,她们中都也不愿意接受对方对自己一些琐事的责难。
婆媳之间不应该挑剔这些无足轻重的事,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善意和责任感的事物上。婆婆不要总盯着媳妇饭桌上的吃相,媳妇也不要总觉得婆婆唠叨。
一位很成功的媳妇说:看电视时,我很喜欢看经典电影和电视剧,而婆婆却并不喜欢看。她却在电视节目开始的时候,老早就坐在电视前看起国内一些不负责的人拍的电影电视片,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每当我被这些噪音弄得要发狂的时候,我就想起婆婆在很多方面是那么通情达理,对我都很好。既然她想看这些片子,就让她看吧。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
◆劝说要温和
婆媳关系相处得好,是一点一滴得来的;相处得糟糕,也是一点一滴形成的。所以婆婆和媳妇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说话要尽量做到温和,并考虑到对方的接受能力。
◆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婆媳无论哪一方,都要相信将心比心的说法。当你要求别人对你好时,你自己首先要对人家好。“你不打人,人家也不打你。”正是这个道理。作为婆婆,要培养媳妇的善心和勤俭,自己就要首先证明自己具有善心和勤俭。
◆不要害怕和拒绝改变自己
社会在不断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在不断地改变:所以不论婆婆或媳妇,都不要害怕自己为对方做的某些改变,不要认为这些改变是做出了牺牲,其实这只不过是你对生活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也证明你自己是适应生活的。
在家庭中,婆婆和媳妇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真正在心里信任对方,诚心诚意帮助对方,为了很好地生存,为了家庭的和睦气氛,双方都精诚合作。
7.对亲人也要学会“感恩”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要牢记在心,加倍地回报。
懂得感恩的人,被人们称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常被人瞧不起,斥为“没有良心”!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冷漠了,连带的也影响到教育事业。在以前物质较为贫乏的年代,大家比较懂得感恩,孩子会在收到礼物时开心地向父母说谢谢,学生会在教师节时亲自做卡片给老师,父母会感谢老师平常给孩子的教导……但是现在的孩子在溺爱中长大,常常不知道感恩,也从来没有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也不需要回报。
听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和妈妈吵架了,这孩子转身向外面跑,气愤的母亲说:“出去就不要回来!”
他流着泪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了许久,天就快黑了,渐渐平静下来的他才感觉到肚子饿了。正巧,前面就有一个面摊,冒着热气的汤面对饥饿的孩子来说,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他摸了摸口袋,没有半毛钱。
面摊的老板是一个很漂亮的阿姨,看到他站在路边就问他:“孩子,你是不是想要吃面?”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对不起,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阿姨看了看他说。
过了一会儿面端上来了,孩子很感激地端起碗吃了起来。
“你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啊?”阿姨看着他问。
孩子哭着说:“阿姨,我妈妈要是像你一样就好了。”
“为什么?”
孩子擦着眼泪说:“你不认识我,却对我这么好,我没带钱,你还请我吃面;可是我妈,她和我吵架,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阿姨听了,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了你一碗面,你就这么感激我,可是你妈妈养了你十多年,每天为你洗衣做饭,你怎么不感激她?竟然还和她吵架?”
孩子愣住了,他急忙放下筷子往家里的方向跑去。当他走到家附近时,看到焦急的妈妈正在路口四处张望,孩子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他扑到妈妈的怀里,发现妈妈的眼里也含着泪……
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那就是对别人给予的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恩情视而不见,这可以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遗憾。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去做,在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因此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然而“施恩不图报”是施恩者的美德,“知恩图报”是受恩者做人的良知。知恩图报是对孩子最起码的要求,要让孩子在心里保有一份爱,父母怎么爱他们,他们就应该怎么爱父母。然而,今天许多的父母,却把孩子们“爱的机会”垄断了,把孩子们“爱的权利”剥夺了。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成人的“爱”包围了,所有的大人都比孩子“强大”,比孩子有“实力”,孩子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
一个女孩正在家里写作业,爸爸下班回来了。刚刚在学校接受过爱的教育的孩子马上倒了一杯茶水,递到爸爸面前:“爸爸,请喝茶!”
谁知,爸爸冷冰冰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别趁机跑出来玩儿!谁用你倒茶,多考个100分比什么都强!”
一个男孩看到有病的妈妈在厨房做饭很辛苦,便走进厨房说:
“妈,我帮你干!”妈妈马上挥挥手说:“不用你,把你的书念好,就是关心你妈了。妈妈可不希望儿子长大当厨师,妈要你当研究生!”
孩子心中刚刚萌发起来的爱的火焰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渐渐地,孩子明白了,父母所要求的就是他考高分、上重点学校,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然而,这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达到的目标啊!于是,许许多多孩子变得心灰意冷、玩世不恭,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
就这样,“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这些是父母应该做的,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