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汉三阙怎么读音 > 第223章 凯旋而归(第1页)

第223章 凯旋而归(第1页)

孔明收到刘禅的战俘营改造计划是在五天之后,当时他正和马谡、蒋琬研究汉中的财政。诸葛军师打开信笺,认认真真读完了信,抬头看看蒋琬,把信交给了他。

蒋琬快速地浏览完还了回去,孔明又拿给马谡看,然后问:“公琰,汝意如何?”

“世子高屋建瓴。尽早收编降卒确是治本之策,所需钱物府库足以支应,在下以为应当支持。”

马谡赞道:“世子每于腐朽处见神奇。降卒历来难以处置,杀之引发民怨,收之又多隐患。曹操当年收黄巾数十万众,编为青州军,谁知征张绣时临阵哗变,险些误事。反观世子之法,通达人性,直取人心。此等措施,休说是降卒,便是谡看了亦深为感佩。”

孔明淡淡地嗯了一句,问:“二位可知世子何以独具慧眼?”

两人互相看看,各自摇头。孔明这才若有所思地理了下胡须,解释道:“盖因世子行事不拘于表象,惟务实耳。若群臣皆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了解孔明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少夸人的。尤其是对自己人要求的更为严格。可对于这个八岁的弟子,诸葛军师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对他的认可。

马谡建议:“不如尽快请示主公,早日恢复襄阳与汉中的交通,方便货物与书信往来。”

孔明颔首:“幼常此言极是,便由你去办吧。”

——

南郑,刘备,正难。

难就难在马超的求援信终于到了左将军手上。左将军攥着这玩意儿就像拿着个烫手的山芋,不知该扔还是该收。从战略上说应当策应马超,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可现实是兵力捉襟见肘,根本不允许这样做。

刘备只得召集大家讨论,法正谏言:“马超韩遂久居西凉,深得人心,非轻易可灭。主公可一面应允以坚其心,一面徐徐整顿,见机而行。”

庞统亦赞同,左将军便回书一封,交与来使带回。正在这时,孔明的公文送到。刘备打开一看,又是儿子的杰作。

得知刘禅恩结降卒,法正叹了口气由衷赞叹:“世子英明,深晤此举之初衷。降卒受恩于荆州,汉中子民必感主公之德,此道胜也。”

庞统笑着搭腔:“既如此,当立刻恢复汉水通路,允许船只往来荆襄。及早完成收编,才有余力做别的。”

随着汉水航道重开的是汉中治理的全面恢复。新政权承认战争期间保持中立的贵族拥有的的土地与财产,尽量维持既有的利益链条。而张鲁派系出逃所遗留的土地一律充公,在这些土地上实行类似三县的农业新政,旨在吸引流民增加人口。

这些举措极大地稳定了民心,通信的恢复也让降卒家属们得以安心生产。汉中臣民无论贵贱,发现在左将军治下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妥,反而因为加强了与荆州的往来增加了收入,因此对于旧政权的记忆逐渐变得模糊。

但是,有些人的处境很尴尬。说尴尬倒不是指他本人,而是左将军面对他们不知该如何是好。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那位着名的二五仔杨松。

杨松这种守财奴当然不舍得跟着前主公逃跑。荆州军一入南郑他就跑来拍左将军的马屁,希望新政权能给他个同过去地位相当的官职。

这当然是痴心妄想。

左将军素以知人闻名,怎么会启用这种卖主求荣的败类。说实话,每次看见这厮刘备就发自肺腑的厌恶,恨不得一刀杀了干净。但每次有这念头又都忍住了。一来杨松代表张鲁旧臣,清算他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二来人家卖主求荣毕竟自己是获益者,真要卸磨杀驴,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

本来杨松踏踏实实做个土财主也就算了,可他偏不识好歹,舔着脸跑来要官,也不知是真傻还是看出刘备的顾虑有意要挟,总之弄得左将军浑身不自在。

更麻烦的是汉中像杨松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用不得又惹不起,处理与这一群体的关系就成了刘备的一大难题。跟法正一商量,惹不起是吧?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于是左将军将汉中全权交给庞统,自己带着法正、孟达、陈到等人启程回转江陵。

主公凯旋而归,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是少不了的。任何时代都欢迎英雄,尤其是战斗英雄。

夺取汉中无论是军事成就还是战略价值都是刘备集团的头等大事,因此迎接仪式务必求大求新。为此诸葛亮特意写信咨询自己那个花样百出的弟子,征求他的意见。

刘禅不负众望,抬手就给出了建议。回信一到江陵立刻技惊四座。尤其是马谡,再次感叹世子这脑袋瓜到底是啥做的,这些主意都是咋想出来的?

孔明还是十分谨慎,将细节逐一落实,等有了十足的把握才最终拍板。于是刘禅又成了策划顾问,协助师父办好这件大事。

建安十八年,腊月。

左将军及亲卫部队的船只自汉中驶回荆州。船队刚刚进入襄阳地界,江面上便呈现出一条黑色的虚线。负责了望的士兵不明所以,赶忙向上报告。刘备闻言上甲板观瞧,见那条黑线忽明忽暗,随着江水隐约起伏。他不敢造次,下令降低航速,派出小艇前去侦察。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侦察艇驶了回来。不止带回了消息,还带回一个人。上船一看,却是荆州水军都督霍峻。

“仲邈?”左将军一愣,随即大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如何是你?前方这是作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