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刘华强又将山洞内的三个箱子也收进了系统空间,然后放在自已面前的空地上。
刘华强怀着紧张的心情打开第八个箱子,里面全是字画和字帖。他随手拿起一幅字帖,仔细一看竟然是《游目帖》。
《游目帖》是王羲之平生最为杰出的草书作品,通篇11行,102个字,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表达了王羲之对蜀地山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
此帖元末始出,乾隆十二年(1747年)入清内府,收入石渠宝笈,刻入《三希堂法帖》,后赐予恭亲王,又再传给恭亲王次子载滢。之后流入日本,为广岛的安达万藏收藏。
在日本侵略时期,中国文物遭到了大量的掠夺和破坏,而《游目帖》也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不知所踪。
据说,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中,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不幸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依据黑白照片将其复原。
刘华强手中的这幅《游目帖》,虽然不是原作,但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字体妍美而不柔媚,字和行轴线稳正、直线化,起止曲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
其书法风格体现了王羲之“转左侧右”的书写节奏,以及独特的开合疏密关系,笔意包裹内敛,弱化了刻帖的擒纵、张弛的书写节奏。
刘华强小心翼翼地将《游目帖》放回箱子里,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珍贵的字画和字帖,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系统也适时的给出了收购价:1200万金币。
“嗯,是临摹本无疑了!要不然堂堂‘书圣’的真迹才价值1200万金币,岂不是贻笑大方!”
但就算是临摹本,刘华强也没有准备出售。
继续打开第九个箱子,箱子里又是一些字画。刘华强没有继续查看,而是又打开了最后一个箱子。
第十个箱子,里面只有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造型古朴大气,上面刻有精美的纹饰。青铜器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深沉的青绿色,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经真实之眼的介绍,这件青铜器出自商周时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礼器。它的名字叫做“兽面纹鼎”。
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件兽面纹鼎的造型庄重威严,鼎身上刻满了兽面纹,这些兽面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的神秘传说。
兽面纹鼎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一个贵族墓葬。在那个时期,鼎是贵族们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礼器。这件兽面纹鼎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铸造技术,鼎身的纹饰细腻而精美,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系统给出的价格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亿3千万,刘华强整个人都懵了。
他从未想过一件青铜器竟然如此值钱,这让他对箱子里的这件物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刘华强看着这件兽面纹鼎,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件青铜器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历史,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