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知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师,弟子还有一事相求。”
“我就知道,无事献殷勤!”吴道眯起眼睛,“说吧!”
韩知柏点点头,“是的,弟子想给侄儿写点东西,老师您这有没有用剩的圣纸?”
“你小子倒是奢侈!”吴道翻了个白眼。
“你以为圣纸是大白菜吗?动不动就要?上次那本已是为师多年的积累了。”
韩知柏低下头,微微有点脸红。
吴道叹了口气,转身进屋,不一会儿拿出一个玉盒。
“给你这个,省着点用!用完把盒子还给老夫!”
韩知柏接过玉盒,疑惑地问:“老师,这是?”
“圣墨,书写效果和圣纸差不多。”吴道解释道,“不过其中圣力不稳定,必须在书写时持续调动文气才行。”
“原来如此!难怪县试、府试作答时比平时写字费力多了!”韩知柏恍然大悟。
吴道嫌弃地摆摆手:“去吧,好好准备院试。记住,不要辜负了圣选秀才的称号。”
韩知柏郑重地行礼,“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离开吴道的院子,韩知柏又去拜访了陆象天,求得几卷上好箭竹制成的空白竹简。
回家后,韩知柏立即着手准备给侄子的礼物。
他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写《三字经》。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既是启蒙教材,又便于记忆。”韩知柏自言自语。
“就是有些历史相关的内容要改一改。”
说干就干!
“大嫂,我在书房写点东西,吃饭不用叫我了。”韩知柏知会了一声,径直往书房而去。
郑氏闻言,露出一丝担忧:“知柏,快院试了。你该好好休息才是。”
韩知柏笑了笑:“无妨,用不了太久。”
郑氏叹了口气,知道劝不动这个固执的小叔子:“那好吧,我一会儿送些点心到书房。”
韩知柏点头致谢,随即转身走向书房。
推开门,他缓步走到书桌前,取出一叠白纸,开始构思《三字经》的内容。
时光飞逝,烛火摇曳。
韩知柏全神贯注地梳理着前世的记忆,将《三字经》的内容与大盛王朝的历史典籍相互印证。
他时而凝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间,韩知柏的身后浮现出一座金光闪闪的文台虚影。
随着他专注度的提升,文台上的文亭逐渐凝实。
亭柱上那句“文起八代之衰”中的“文”字开始发出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