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一路上游山玩水,终于要临近京城,一家人就看到皇上给郑和立的石碑,王粟身为官员,也是下车行礼,躬身一拜。一路临近进城,人流也是慢慢多了起来。
王粟的儿子王文见自已的父亲,拜石碑,也是询问。
“父亲,这海平侯是何人啊?”
“这海平侯自太宗皇帝开始,屡历战功,之后数次下西洋,扬大明天威于海外,皇上感念其功劳,封了侯,还立碑以彰显功劳。连皇上都要称呼其为郑公。”
王文点了点头,也拱手向石碑拜了拜。
这时等候多时于谦上前来,见他们队伍很长,可能就是等候的人了,上前询问。
“可是王娘娘的家眷?”
“正是,不知尊驾是?”
“在下于谦,奉皇后娘娘之命,恭候诸位,府邸已经准备好了,请随我进城。”
王粟先是朝京城一拜,随后向于谦行礼,表达尊重,王文也是有样学样对于谦行礼。
众人紧紧地跟随着于谦,一步一步缓缓地踏入了京城那厚重而又高大的城门。刚一进城,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京城之中热闹非凡、繁华似锦,到处都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
街道两旁,高高耸立着一座座精美的阁楼,有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有的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这些阁楼仿佛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来来往往也都是一些文人墨客,商人富豪。
看着京城的繁华,王家的人也都是仔细的观察起来了。
王粟转过头来看向于谦,询问的说道。
“不知于大人在何处任职,倒是在下也好登门感谢一番。”
于谦则是摇头摇头,表示不必。
“王大人不必如此客气,在下接待完全是奉了旨意,在下现在添为五城兵马司司吏,负责看守城门。”
王粟则是一脸纳闷,这样子明明是个文官,怎么在五城兵马司任职。
王贵听到于谦是个小官,也是对着大哥王富抱怨了起来。
“大哥,咱们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怎么只派了个司吏来接待我们。”
“不要胡说。”
于谦也是听后后面议论,继而转过头来对着他们说道。
“在下前来接待乃是奉了懿旨,若是诸位觉得不需要,我这便告辞。”
于谦也是打心里看不起商人,毕竟在大明朝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下面,于谦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除了王粟,对于后面的这些人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王富见三弟如此无礼,也是赶忙赔礼道歉,并且要求三弟道歉,王粟也是让三弟赶紧道歉,毕竟初入京城,哪有上来就得罪人的。
王贵则是不以为然,还继续说道。
“咱们是皇亲国戚,哪有向一个小小的司吏道歉的道理。”
于谦则是并没有在意,不屑于和这些人讲道理,而是对着王粟说道。
“王大人不必如此。”
于谦随后将众人领到王府后,就告退了走了。
于谦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