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猴子居然先一步提拔普通难民,一来人手不足能补充底层管理人员,二来立下标杆刺激其他难民。
下一步配以一定的惩罚措施惩治一些偷懒不积极的个例,那么就能更好地维持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现在惩罚措施还不需要,因为小晴刚才一路看过来,无论是黄帽子普通工人,还是蓝帽子工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都非常高。
其实她也能理解,恐怕京城里的掌权者包括那位陛下十一在内,都没有人能比小晴更懂这些荒年逃生的难民,突然来到一处安全且管吃管住的地方的心情。
那是劫后余生的心情。
对于他们来说,这饺子坡生产队简直是救命稻草的存在。
他们会积极工作,争取努力留在这里。
他们的眼里有光。
小晴知道,那是专属于希望的光。
某一次重生的记忆,那一辈子的其中一个好友说过这样子的一句话。
即便那段记忆太过久远,久远到那位好友的脸容已经模糊,但她还是能记得好友说出这句话的那种感叹的语气。
“人要心怀希望才能活下去。”
那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不会受到战乱的侵扰,也不用担心灾荒的危机,但那时候那位朋友却有着如此感悟。
随着经历的世界多了,小晴似乎也有了一丝明悟。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却会有“没有希望”的念头,怕是那位朋友身边的人都过得比他好,他遭受的待遇对比、社会关系鄙视等都让他心生无力。
人们总希望“越过越好。”
眼前这些难民工人前不久还挨饿手冷,还得面对劫匪叛军,对于他们来说能活下去,一口热饭一顶帐篷已经是顶级待遇,对于他们来说“越过越好”并不困难。
所以他们眼中有希望的光。
要不为什么都说物质匮乏容易满足容易感到幸福呢?
看到那些工人一个个眼底里的光亮以及满是汗珠的脸上还挂着安心的笑容,小晴心底里满是触动。
她今年九岁,来到这个世界才八年多。
刚开始的时候跟着母亲江小雨过着普通的村民绣女生活,那时候对于她来说,目标不过是吃饱穿暖,每天的小期待只是母亲偶尔会给她带的小零食,比如葱油饼。
后来被卖到国公府,日子反倒过得比在家中还好,她享受国公府的庇护,特别是得到了老太太的赏识与宠溺之后,她想要主动维护国公府的利益、维护她眼下的容身之所。
她早就将国公府当作家了。
即便没有这一层四小姐的身份。
她深知偏安一隅不能长久,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才越发主动帮助国公府、帮助朝廷、帮助十一出谋献策,尽一份力。
她的行动,是为了大家,更多的是为了小家。
所以十一和二哥每次夸她善良的时候,她的心底里都是有些惭愧的。
她觉得自已挺自私的。
她的这一切努力,初衷不过是自保而已。
但眼下,她的自保带动的这一切却拯救了无数人,带给了这么多人希望。
自私与无私,其实并不冲突。
起码眼前这一幕看起来就这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