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玄说完,赶紧挥手叫来了家仆,命他去后宅将诸葛亮叫过来。
片刻之后,九岁的诸葛亮带着四岁的弟弟诸葛均,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
见兄弟俩都来了,张恒微微瞥了诸葛玄一眼,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东汉后期,在党锢之祸的大背景下,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读书人这个群体,逐渐衍生出了一些奇怪的风潮,名义上是品评人物,实则是相互吹捧。
俗称:清议!
也就是说,一个读书人,只要取得了清议名号,那他就能拥有巨大的声望,比如什么凉州三明,荀氏八龙之类的。
为此,甚至衍生出了一些专门品评人物的名士,比如出品《月旦评》的南阳人许劭。
甚至雄才大略如曹操,也不得不挖空心思,甚至拿刀威胁许劭,最终才得到了一个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语。
以张恒如今的身份地位,懂不懂相面之术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他肯给出一个好的评价,对诸葛亮和诸葛均都是巨大的帮助,这才是诸葛玄把兄弟二人都叫过来的原因。
这波啊,看似是张恒忽悠住了诸葛玄,但实则却被诸葛玄给套路了。
而且这还是他主动要求的,自然也就没办法推辞。
眼看两个侄儿来到,诸葛玄起身向张恒介绍道:“长史,这便是老朽那两位侄儿,还请长史品评一番!”
张恒招了招手,兄弟二人乖乖地走了上来。
诸葛均年方四岁,虽说早慧,但在张恒面前却极为拘谨,一直低着头,神情也有些紧张。
这小娃娃倒是颇为可爱。
张恒笑着摸了摸诸葛均的头,随即开口道:“此子慈柔仁和,长大必为一方名士,或可治学于经典。”
听到这番评价,诸葛玄大喜。
“多谢长史夸奖!”
张恒点了点头,又把目光望向了诸葛亮,但谁知诸葛亮却也正在打量张恒,目光清澈见底,神情不卑不亢。
“哈哈哈……”
张恒当即仰天大笑,声音中充满了欣赏与喜悦。
不愧是名流千古的诸葛丞相,小小年纪就这般沉稳。
笑完之后,张恒却从怀中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道具,正是一把羽扇。
“来,小孔明,你且拿着。”
诸葛亮却是一脸茫然,任他如何聪慧,却也不明白张恒的举动有何深意,只能木然接过羽扇。
见状,张恒又是一阵大笑,同时示意诸葛亮扇两下。
没有扇子的诸葛亮,那还是诸葛亮吗!
诸葛亮不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中开始吐槽张恒的无厘头,奈何兄长和叔父都在旁边看着,他只好勉强扇了两下,立刻引来了张恒的赞叹。
像,简直太像了!
“不错,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