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朝时期朝堂上重大事件:
徐阶与高拱的权力之争
-遗诏风波:嘉靖帝驾崩后,徐阶未与其他同僚商议,便与门生张居正共同起草遗诏。遗诏中指出嘉靖帝晚年的一些过失,高拱与郭朴对此不满,认为徐阶诽谤先帝,双方矛盾由此激化。
-互相攻讦:高拱揭露徐阶曾为嘉靖帝写青词以求宠之事,徐阶则拿出密札,指出高拱也曾愿为斋醮之事效力。之后高拱指使门生御史齐康弹劾徐阶“专权蠹国”,徐阶写《被论自陈》自辩并请辞,隆庆帝降旨挽留。最终齐康被降级调外任,高拱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郭朴也被迫辞职。
-徐阶致仕:隆庆二年,受高拱暗中推动的言官张齐,再次弹劾徐阶,列出撰写青词、起草遗诏、与严嵩纠葛等“罪状”,徐阶虽进行了自辩,但最终还是受到影响,不久后致仕。
高拱的改革举措
-整肃吏治:推行“举劾制度”,鼓励官员互相监督、揭发不法行为;实施“考功制度”,通过严格考核淘汰不称职的官员,严惩贪官污吏,树立廉政新风。
-改革财政:推行“一条鞭法”,将各种杂税合并,简化征收程序,减轻百姓负担;同时整顿盐政、清理欠税,以增加国库收入。
-加强边防:推动明朝加强对蒙古的军事防御,在东南沿海建立更严密的防御体系,提高军队战斗力。
-变革科举:认为当时科举过于注重词章,忽视实际才能,主张改革考试内容,增加策论等考察实际问题的科目,以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
-隆庆开关: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这一举措使明朝的海上贸易迅速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倭寇问题。
-俺答封贡:隆庆五年,明朝与蒙古鞑靼部俺答汗达成和议,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互市。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基本保持了和平互市的关系,边境贸易繁荣,北方边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宁,为明朝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高拱与张居正的权力角逐
-两广总督之争:隆庆年间,两广总督李延剿匪不力,张居正提出让殷正茂替换,高拱因李延是自己门生而反对,后又突然同意并增加预算,企图借机整治殷正茂,但张居正巧妙应对,最终高拱未查到殷正茂问题,反而李延贪污被查出。
-遗诏事件与后续争斗:隆庆帝病危时,冯保宣布遗诏让高拱、张居正、高仪辅佐太子。高拱为增强自己力量,顶撞李贵妃,并指示手下弹劾冯保,箭指张居正。张居正则与冯保合作,向李太后进言,称高拱拨二十万两银子给太后是置新帝和太后于不义,还将高拱“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密告李贵妃,称高拱谋拥立藩王,使李太后对高拱产生厌恶。隆庆六年,高拱被罢官回原籍。
惩处方士与拨乱反正
-惩处方士:隆庆帝一上台,就将明世宗信任与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逮捕下狱论死,打击了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行为。
-拨乱反正:徐阶和张居正共同起草明世宗遗诏,强调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错误有所反省,为因批评皇帝而遭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惩处主持玄修的道士,停止一切斋醮活动。隆庆帝的登极诏书也强调起用因反对玄修而遭惩处的官员,处罚道士,停止斋醮,破格提拔贤才,裁减冗员。
军事改革与边防巩固
-戚继光练兵: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士兵,朝议后只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隆庆二年,谭纶举荐戚继光协防,使东北一带防务加强,同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士兵,后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等地。
-加强边防布置:隆庆四年八月,明朝北边有警,高拱以尚书陈希学、曹邦辅,侍郎王遴各率师背城列阵以待;以京尹栗永禄、南都御史护守山陵;又起御史刘焘在天津守通粮,而以总督王崇古、谭纶专征剿无内顾;以侍郎戴才理军饷,防范严谨,蒙古兵未敢入犯。
黄河治理
隆庆四年八月,潘季驯被任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总理河道提督军务,他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重视堤防的作用,其治河成绩显着,束水攻沙论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
隆庆朝时期后宫的主要事件:
皇后与皇帝的冲突
-隆庆帝朱载坖登基后扩充后宫,沉迷女色。皇后陈氏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多次劝阻,朱载坖感到厌烦,便让其搬到别的宫殿去住。群臣纷纷上奏,请求让皇后回到中宫,朱载坖不仅不听,还将带头的大臣下狱。
后宫的和谐相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翊钧的生母李贵妃十分精明,虽然生下了朱翊钧,但面对没有子嗣的陈皇后,她毕恭毕敬,每天带着朱翊钧去给陈皇后请安。陈皇后也对朱翊钧视如己出,三人之间相处融洽。
频繁的册封
-隆庆三年选美入宫的秦淑妃,在隆庆四年二月被册封。刘庄妃、魏英妃、李德妃等多位妃子也在隆庆四年二月甲子同日册封为妃。隆庆五年三月庚午,杨安妃、赵和妃、韩容妃同日册封。隆庆六年二月,王荣妃、庄敬妃等多位妃子也获册封。
皇帝因女色致病去世
-朱载坖十分好色,整日在后宫与妃子玩乐,甚至吃春药,导致身体被掏空。1572年闰三月,朱载坖因与妃子玩得过度,休养了两个月,刚上朝就头晕眼花,不得不继续卧床。最终,朱载坖因纵欲过度驾崩。
————
隆庆朝时期地方上发生的主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