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呦……好端端的提那个孽障干什么!”
“气死你老爹你好登基啊!”
朱瞻基幽怨的看着他胖爹。
“爹,您还有心思开玩笑呢?”
朱高炽这才放下手,笑着拍了拍肚子。
“不然呢?像你一样?哭丧个脸?有意义吗。”
“既然不服气,你就争气给他干好呗!”
“路都是自己走的。”
“别怨,走就得了。”
……
【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北疆垦区迅速发展起来。】
【到1820年,农田便已超过一百二十万亩。】
【伊犁草原土地肥沃,阡陌交错,从此变成了农业高产区。】
【直到今天还是新疆有名的“粮仓”】
……
{早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武帝就号召以屯田模式发展军事重镇,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古人智慧着实让人钦佩。}
{不看这个,我的思想还停留在乾隆三下江南,还珠格格里面。}
{皇上不是随便当的,没实力的,一天也不行,一个时辰也不行。}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望着天幕,叹息不已。
水草丰美的伊犁很早就是游牧放牧之所。
塞人、乌孙、突厥、蒙古准噶尔部皆曾以伊犁为中心建立起强大的草原政权。
这是它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
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就没有它这样优异的水汽条件,只能凭借雪山融水,在盆地边缘形成一个个独立分割的绿洲小国。
所以,以往天山以北的游牧政权,可以翻越天山,攻入绿洲,将南部小国各个击破,反之则完全不可行。
绿洲城邦往往势力弱小,无力北上。
正所谓,可以制南,南不可制北。
汉代、唐代都将经营西域的重心放在天山以南。
政权强盛时尚可对天山以北羁縻抚绥,但一旦式微,多年经营的心血便会在游牧政权南下的铁蹄中灰飞烟灭。
“但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
……
【后来清朝从全国各地征调移民来充实伊犁。】
【包括厄鲁特蒙古、满族、锡伯族、汉族、从南疆来的维吾尔族(塔兰奇)等。】
【这些新移民爱国意识极强,伊犁因此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移民社会——民族杂处,共融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