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二十五年。
铁鸠一家打算上京城了,寻求更好的夫子。
去京城之前,他们回了一趟老家的小茅屋,路过县衙的时候,看见特困补助的百姓在领粮食。
铁鸠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这个时候的粮食,比他们那时候领的好了不少。
他问了一嘴,官差笑着解释:“通航、开海之后,大家生活越来越好,税收多了后,国库有钱了。陛下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当官的该做的。”
铁鸠感叹道:“真好。”
他们回家拜了先祖,就收拾好东西进京。
恰逢万寿节。
虽然陛下不过生辰,但是百姓们都记得,五月十号这一天,百姓们会自发庆祝起来。
边陲小族,万国来朝。
到了晚上更是比肩接踵,茶楼、酒肆灯火通明,傩戏摊子在路上表演。
京城的百姓,对陛下更加敬仰,更加爱重。
不冷不热的季节,怎么都舒服,老人小孩年轻人都有。
禁军巡逻,三五一队,百姓们并不害怕。
他们一家脸色红润润的挤在人群里,看着半大孩子举着风车自由跑过,穿着大胆的姑娘们站在舞鼓上旋转。
听着路过的外族人用蹩脚的大周官话问路、买东西、对他们露出羡慕的神色。
不知道怎么,一股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
“你们也是大周人?”
他们:“对,我们就是大周人。”
外族:“大周真好,我们打算努力,定居在这里。”
铁鸠的两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从出生时,家中就没有饿到他们,往后的生活更是越来越好。
但是铁鸠这一辈、再往上一辈的人都知道。
其实以前大周没有这么好。
县衙不会主动筛选活不下去的特困人家,更没有开在各处的积善堂,也没有这么繁华的贸易、强大的军队和辽阔的疆土。
只是有一个人领着,以及很多人努力,把它变得这样好。
铁鸠:“你们两个真幸运,生在这个时候。”
“爹,你也幸运,遇到了这个时候。”
柳氏哈哈一笑,拉着他们三个,“走啦走啦,明天还得看看租房子呢,咱以后就在这边定下来了,得想法子做点生意……”
“有这双手,有本事,总不会饿死!”
他们说说笑笑着,在路边买了小吃。
身影隐没在人群中。
茶米油盐,平凡普通,逐渐富足。
是这二十多年来,无数人家的缩影。
盛世小民,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