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脆弱时容易破裂,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不要对小事掉以轻心,因为一个火苗可以酿成一场火灾,一个刹车片可以酿成一场交通事故。
在工作上,管理也好,情理也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可能引发大的问题,管理不细则可能导致企业形象的损坏,情理不通则会引发出不满,从而影响管理的实施,所以,无论管理还是情理都要从小处着眼,从这样才能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的整个运营体系犹如一个大堤,如果不加洞察和正视,许多细节问题也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使问题的存在渐进化而走上由量变到质变的轨迹。很多管理者不重视细节思维,不重视基础管理,结果导致企业破产。
案例说明:
科利华,曾是一家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名噪一时的软件企业。但是2005年,科利华却不得不将科利华网络大厦以7000多万元的价格拍卖。科利华的失败就在于管理者缺乏细节思维,忽视了基础管理。
1991年,宋朝弟创建科利华电脑有限公司。同年,该公司推出“csc校长办公系统”,采取“买软件送硬件”的营销方式,迅速打开销售局面。1994年,“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成功面市,第一个月就卖了2万多套软件。1998年,科利华通过两次事件,声名鹊起。
一是科利华举办首届“csc赴美夏令营”,选送18名中学生去美国考察,这在国内引起轰动。科利华通过这一事件,迅速积聚了人气,公司也一炮打响。另一件事是该公司斥资1亿元推广《学习的革命》一书,使之创造了图书行业100天发行量突破500万册的发行奇迹。
《学习的革命》的热销,使科利华走向辉煌。然而,也许是宋朝弟通过营销炒作尝到了甜头,在企业此后的经营管理中,科利华在基础管理方面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科利华野心勃勃,其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微软,然而其管理、决策和运营模式却无法适应一个大企业的需求,所有的决策都由宋朝弟一人独断。
但科利华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所存在的管理缺陷,而是忙于扩张,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结果偏离了企业所熟悉和擅长的教育软件这一领域,最终科利华逐步衰败,直至走向破产。
科利华的衰败说明:一个企业不能仅仅依靠炒作和营销获得成功,而要依靠持久的细节管理。作为管理者,一旦忽略了企业的细节管理,忽视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框架的重要性,企业就会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
72.布利斯定理: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内容: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提出者: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
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是一盘散沙。只有事前拟定好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做起事来才会应付自如。
很多公司都不注重工作前的计划制定,其实,制定计划既是一个细节性问题,更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只有美好的设想是远远不够的。计划可以对你的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让你知道你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计划可以作为你实现设想过程的指导,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减轻压力。有了好的计划,你就有了好的开始。
案例说明:
苛罗尼雅公司是澳洲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公司。它设有3个事业部:蔗糖部、建筑与建筑材料部和矿业与化学品部,每个事业部下面又分若干分公司。近年来,为符合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总目标的战略计划,经常召开各种会议,通过这些会议使各级管理人员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各种目标。在每个月的董事会会议之后,公司总经理要会晤各部门的50名高级主管人员,同他们商讨公司的业务情况。另外,公司每年还召开两次中级经理人员会议,使他们了解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及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并制定出详细的应对计划。
在公司的3个事业部中,以赫伯特领导的矿业与化学品部的计划工作最为成功。计划工作的程序是自下而上。参与制定计划的人员包括该部所属的10家公司的经理,某些情况下这些分公司的厂长和业务经理也会参加。
为了使各个分公司的步调能够一致起来,赫伯特总是把总公司对通货膨胀及其他各种经济因素的看法,及时告诉各分公司的经理,让他们把这些因素作为制定计划时的参考资料。各个分公司从每年的4月份(该公司会计年度开始的月份)开始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在8月份之前制定完毕,并交给大部的经理。部经理在收到这些计划之后,先进行挑选,再安排先后次序,最后是在这些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部一级的战略计划。部级的计划包括对各分公司未来5年的展望,主要的问题,所采用的战略,以及各种投资计划等内容。该计划还对投资报酬率和现值报酬率进行调整和修正。接着,各事业部要把自己的计划送到总公司的财务部,财务部于9月份将部级的计划送往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在此后的1个月中,总管理处与各部的经理会仔细研究和讨论他们的计划。
在每年的11月份之前,总公司会把各种指导性文件发到各大部,该文件详细地说明了哪些计划已被批准,以及总公司对各部有什么期望。在这个会计年度的最后几个月里,各部根据总公司发给的指导性文件,重新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并编制预算。随后,总公司再根据这些计划制定出整个公司的总计划。总计划应对整个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做出详细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统计资料。
通过这一道道繁复的程序,最后制定出来的计划就是确实可行的。为进一步确保战略计划的顺利完成,该公司还建立了一套“追踪审核”制度。该制度规定,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前,各分公司都应指派专门的稽核人员,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写出“追踪审核”报告,从而做到能使一年的预测更为准确。正是这样一个严密的计划制定过程和监督执行过程,保证了苛罗尼雅公司在经营中很少发生失误,从而保持了公司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73.参与定律: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
内容: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
提出者:美国著名企业家M·K·阿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企业中,“人和”就是指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者表现出自己的魅力,做一个优秀的领头人,让下属有一种大家庭的归属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组织内部制造一个全新的局面。
将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是很多企业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个大家庭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亲一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管理者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培养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能力。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如果管理者不能把员工看作是自己事业的合伙人,处处吝啬、苛刻,就很容易站到员工的对立面去。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合伙人对待,因为员工不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把员工切实看作合作伙伴,处处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员工也会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为公司尽心尽力。
案例说明:
星巴克咖啡的历史很短,1971年星巴克创业,那时候只卖咖啡豆,而不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咖啡店,咖啡店是1986年才开始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星巴克却有着快速的发展,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的全球著名品牌排行榜上,麦当劳排名第9,星巴克排名第88。2003年2月,《财富》杂志评选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星巴克名列第9。
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等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