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我在这儿站了半个多小时了。
服务员:我已经在这儿站了三十多年了。
这个意味本来是比较深刻的,但由于缺乏概念之间的巧妙联系,因而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这看起来像是一种赌气,并没有幽默。服务员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从恼怒中解脱出来。
再看看相反的另一段对话:
编辑:你的稿子我看了,艺术上不够成熟。
作者:那就把它当儿童文学发表吧!
这时作者如果赌气或者谦虚一下,就会造成尴尬或沉闷的氛围,而他利用概念转移法则把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他这样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有丰富的意味让对方去慢慢品味。因为被偷换了的“儿童文学”的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谦之意,而且有豁达大度之气概。
学会用幽默表达
在生活中,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加以指责。指责需要幽默,幽默能使指责传达出我们的善意。生活中,当双方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的时候,如果有理的一方能撇开严肃的态度,以幽默的语言对无理一方施加掩藏锋芒的暗示性责备,那就既能正确无误地表达出责备之意,又能达到不伤害别人的目的。因为,对方在受到责备的时候不仅仅会感受到责备的内容,对他们来说责备的形式有时候是更重要的因素,采用幽默的方式将责备之意传达给对方,能给对方一种相对较好的感觉,使对方更容易面对错误,接受谴责。
在一家餐馆里,一位顾客正把米饭里的沙子一粒一粒地拣出来摆放在桌子上。服务员看了不好意思地说:“沙子不少吧?”顾客笑笑,点点头说:“是啊,不过还是有一点米的。”
上面故事中,顾客没有直接批评米饭的质量不好,而是拿服务员说的“沙子不少吧”大做文章,幽默地说出“饭里除了沙子也有一点米”的意思,通过先肯定后转折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米饭中沙子过多的不满,这样就显得非常的委婉,既责备了饭馆服务员,又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反感。尽管幽默很多时候会用于揭露弊端、批评错误,但它绝没有锋芒毕露,相反的它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人们的缺点,让人们在笑声里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错误,使之顿悟而悔改。
一天,有个调皮的小男孩来到村口的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胡子。
理发师请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并在他脸上涂了肥皂水,便去跟别人闲聊去了。
那个男孩等得不耐烦了,叫了起来:“理发师,你什么时候才替我刮胡子?”
“我在等你的胡子长出来呢!”理发师答应着说。
上面这个故事中,理发师没有直接严厉责备小男孩的胡闹,也没有把他拒之门外,而是运用含而不露的幽默技巧和小男孩开了一个玩笑,使小男孩在幽默轻松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在生活中,如果带上一些幽默的色彩,指责也可以表达善意。
妙用敌意幽默
敌意幽默是一种通过表面上表达敌意或者不满,而达到实际上表达赞美、认同的一种幽默手法。这种幽默因其表达的问题和表达的方式的敏感性而不易运用,而且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人,那么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可能引起误会,造成不愉快。
事实上有关幽默力量本身的许多矛盾之处,都显示我们只有对所爱、所关心的人运用时,才能使敌意的幽默得到有效运用,并产生好的结果。这种敌意的幽默常常以女性为对象。
公司里的职员有时开玩笑说到太太们的奢侈。一个说:“就算皮包里层是捕蝇纸做的,我太太的钱也不可能留在皮包里。”另一个说:“我太太她承认她喜欢花钱,但是叫我不要用‘奢侈’这个字眼来说她,另找个新字好了。”
这类幽默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很损人。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职员其实都很爱自己的太太,并且以她们为荣,他们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自己的太太比别的妇女穿着更好,更具魅力。他们以太太的奢侈为幽默的素材来表示对太太的爱和以她为荣,并且以此代替直白的夸耀。或者你也可以这样说:
“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和我们从前一样去学习性知识——从厕所墙壁上。”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妙语,能帮助他人了解并接受你话中的含意——“有性教育总比错误的性知识来得好。”
敌意幽默的效果在于使他人能集中注意力听你说话,记住你所说的,并且也能使谈话活泼进行,便于意见的表达。
不过,运用敌意幽默一定要谨慎。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理智的思考,但还是很容易流于残忍和刻薄。而且更有甚者,敌意幽默表面所带有的轻微的侮辱也极易刺伤他人的心,使人陷入焦虑之中。
也有人善于恰当把握敌意幽默并有效运用它。例如格鲁丘·马克思称得州人为“他妈的北佬”,使得州人听了哈哈大笑,因为他深谙敌意幽默之道。但是即使是此中老手,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并因此造成听者极不愉快。所以,敌意幽默要尽量少用,初学幽默者更要慎用。
要幽默讲究时机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滥用幽默有关。滥用幽默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故作幽默者更胜过小丑。因而我们运用幽默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就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幽默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幽默要讲究时机。
幽默,也要讲究场合。如果你仅仅把讲究时机作为幽默语言的准则,那就太狭隘了,因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讲究时机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大环境。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幽默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或者在葬礼上,不合时宜的幽默话语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