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建议他:“为什么不尝尝这种新式的鸡尾酒,它是叫做‘灭火器’的。”
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非用幽默来刺激他人不可。
有一次,某位诗人和一位将军同为宴会的嘉宾。女主人极力要向人显示并炫耀她对诗的造诣有多深。
她宣布说:“我这位诗人朋友现在要为我做一首十四行诗。”
“不”这位诗人推辞,“还是让这位将军来发一枚大炮吧!”
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一位自恃过高却又十分害羞的女士共舞。
正跳着华尔兹的时候,她不安地问:“先生,你怎么会想到邀可怜的我跳舞呢?”
萧伯纳回答:“这是个慈善舞会,可不是吗?”
当别人无礼的时候,给他看看你“良好幽默”的样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向小孩子学习神色自若。小孩子能教给我们如何在社交场合运用幽默来保持神色自若。
有时,我们会从小孩对我们的看法上学到这些。
珍妮家里请客,妈妈要她向客人说些欢迎的话,她不愿意:“我不知道要说什么话。”
“你听到爸爸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好了。”
珍妮点点头,说:“老天,我为什么要花钱请这些人?钱都流到哪儿去了?”
这就是幽默的力量,因为小珍妮把父亲的想法纯真地说出来,能激励我们也检讨自己的想法。
我们因此可能发现,有必要把握社交生活的机会,使自己快乐起来,来消除我们的忧虑。
有一个小孩到朋友家去吃晚饭。
朋友的母亲注意到他把一块猪排割过来锯过去,便问他:“要我帮你把肉切开吗?”
“不用,没关系,”他说,“在家里,我妈也常把肉煮得这么硬。”
白林林小姐小的时候,杨先生有一次到她家喝茶。她的母亲担心她可能会提起杨先生的大鼻子,于是她好几次提醒小女儿:“千万不要提到他的鼻子。”
客人来了,她很有礼貌地表示欢迎,然后跑出去玩。夫人拿起茶壶,大松一口气,说:“杨先生,你要加点牛奶在你的鼻子里吗?”
这其中幽默的含意在于,如果我们一直担心别人会使我们受窘,结果过分的担心反倒常会使我们犯错。
孩子让我们了解,在社交生活中清楚的沟通也很重要。
一个15岁的小女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聚会。母亲告诫她:“如果大人们问起你爸爸和妈妈怎样,你只要说不知道就行了。”
小女孩回来,母亲问:“他们有没有问你什么问题?”
“有啊!”女儿说,“他们问我爸爸是什么人,我告诉他们说我不知道。”
辩论中运用幽默手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制胜术,它能直接体现辩手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辩论是探索真理、获得成功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生活中的你争我夺,还是论辩赛场上的唇枪舌剑,你都有可能反应机敏,表达流畅。如果还能巧用幽默,那你就一定有辩才。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辩论。
对于上帝是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在古代就长期争论不休。19世纪的神学家曾宣称,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世界就是由这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创造出来的。对此,有个哲学家反驳说:“上帝能否举起一个连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
这位哲学家运用两难法巧妙地使“上帝”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是回答“能”或“否”都不能自圆其说,而让那些有神论者左右为难。
论辩是一门艺术,有很多运用的方法,但无论是旁敲侧击也好,以守为攻也好,都包含着幽默的力量。
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事都顺心,人人都会有烦恼。也许你终日忧虑自己的外表或年龄,也许你苦于家庭的不合,然而当我们把幽默的力量应用于化解包围在自己生活四周的紧张和焦急时就能战胜自己,令生活丰富多彩。
幽默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要的精神生活。即使面对事业的失败和人生的苦恼,幽默也能开拓我们的心胸,使我们在痛苦中获得欢乐。
幽默展现你的风采
从心理学的立场来说,人们借着和他人相处来发现真实自我,并实现自我。但首先人们要脱掉虚伪的外衣,真诚地表露自己。
趣味的思想能有力地化解恨意。拥有幽默感的人宁可随意想想事情趣味的一面,也不愿去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当你具备了妥善处理大小失误的能力时,你在心理上就算成熟了。对小错误比较容易做到。比如,你把早餐的面包烤焦了,或把晚餐烧焦了,你都能够一笑置之,重新准备一餐。但是如果你错过了升迁的机会,或者坐失发财的良机,就更需要将你眼前的失误拿来和人生的终极目标作一个比较。就长远来看,你还是有机会达到成功的,那一点损失算什么?
你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的事,应该是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幽默对你生活上任何一件事都有感染的效果,它能使你工作热心、有勇气、肯努力。它使你把独特的自我投身到工作中,连最无聊的工作都可提升到表现自我的层次上。
你做愉快的事,说愉快的话,就会把这欢乐散布到四周。当你学会如何笑自己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掌握这种能力了。别人能接受并欣赏你,认为你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特别是以你自己为开玩笑的对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