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富家滩镇沟峪滩
氏博物馆”的名称对外开放,共有两大建村)。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先祖王
124筑群,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
4。5万平方米。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
为当地一大望族。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参加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皇帝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客观因素外,自身的问题也很严重,王氏后裔抛弃了先祖勤俭创业的品质,荒废学业,染上毒瘾吸食鸦片,终于导致大厦倾覆。
主要建筑
王家大院有两个建筑群,分别在东西方向,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的城堡式串联住宅群。高家崖建筑群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体现出“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
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落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非常出名,有些因出自清代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都具有清代“纤细繁密”的特点。
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雕刻无不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可谓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整座建筑以灰色调为主,古朴大方,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庄园建筑既不同于皇宫官府,又不同于一般民居,是我国北方居民建筑的极品。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众说纷纭,留下了种种
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的
说王氏家族的发迹是跑
马圈地得来的。有的说
是王氏第四代族人王佩
上村北山腰刨荆根,刨
出了大量金银宝贝。还
有人说,曹雪芹在《红
楼梦》中描写的四大家
族中的王家,就是顺
平县南腰山的王氏家
126
族……据考证,王氏家族祖居辽宁铁岭,◆王氏庄园鸟瞰
出保定顺平县东北10余里,一座巨大的庄园跃然在目。庄园占地279亩,原有50多套宅院、500余间房屋;现存65亩,房屋163间。庄园主要建筑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内有东西排列四合院两排,四合院各院前后贯通,左右相连。
王氏家族的传说
王氏家族的发迹,就像山上的云雾一样,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几百年来,后迁入河北境内。王氏的发迹略在清代初年,王氏庄园的初建也大略在清初。
庄园布局
王氏庄园是具有典型北方特征的古代民居,它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制,并大胆创新,体现了独特的建筑个性,是中国北方建筑文化的大观园。庄园设计充满传统情调,在空间上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指导原则,主屋与厢房之间尊卑有序,通道开阔,小巷幽深,又具有北方居室的风水观念。
王氏庄园的南院在整个庄园的最南部,也是庄园现有的主要景观。一条内街将南院分为南北两院。南院当年是主人的场院,建有粮仓、店铺、帐房、收租院、车马院等,如今属于一所中学,当年的情景已荡然无存。北院为住院建筑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见到的庄园。
王氏庄园主要建筑
八角楼
八角楼建于1930年,坐落在庄园北院,主要功能为防御土匪侵扰的建筑,分上下两层,顶上原为防御档墙。后被日本兵拆毁。此门口正对街中几个主要街道。所以建筑为八角楼式,便于抵御。八角楼南北长
15。5米,南墙宽5。85米,北墙宽2。91米。该楼有四个直角,四个钝角,二个内直角。楼基高3米。大门雄伟高大,设有两层木门,两套串杆。为坐西朝东的东北门。对防盗防匪有很强的安全作用。
大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