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孔子的智慧视频 > 第2章 人生规划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第4页)

第2章 人生规划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第4页)

——李大钊,中国太平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妻子开始还好,听到末几句话,不由勃然大怒:“什么,你还敢买小妾!”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趁着丈夫不注意,扑过去一下把鸡蛋打碎了,说:“那就不要留下这个祸根!”

丈夫一看鸡蛋和梦想一起被打碎了,气极了,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妻子。打完了还不解气,又到衙门去告状,说:“这个恶妇,偌大的家业败得一文不剩,我请求杀了她。”

官老爷奇怪地问:“你的家业在哪里呢?现在又败成了什么样子?”这个人便从拾到一个鸡蛋说起,一直说到要买小妾,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官老爷。官老爷想了想,就命令衙役把他妻子抓了起来,呵斥她说:“这么大的一个家业,被你这个恶妇一拳就毁尽了,不杀了你不足以抵罪!”接着就下令架起油锅,将油烧得滚开。

那妻子见了吓得面无人色,号啕大哭起来:“官老爷啊,你可得做主啊,我是冤枉的啊!”“说,你还有什么冤枉!”“我丈夫说的一切都是还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为什么要烹我呢?”官老爷说:“你丈夫说买妾,也是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妻子说:“道理是这样,但是铲除祸根要早啊!”官老爷听了笑了笑,放她走了。

本来就只是痴心妄想罢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将虚妄当作现实,一个还以此为依据大发脾气,丈夫和妻子真是又愚蠢又可笑。这不是空想家,又是什么呢!

谚语说:虽然有了好种子,庆祝丰收还太早。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这个穷人的想法还是很有创意的,如果实干起来,成为一个富翁也是有可能的。老婆的醋意彻底让他变成了一个空想家。

读书学习,一不能读死书,二不能死读书。学思结合,方有成效。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是汲取前人经验的过程,但不能自己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书籍和经验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不能置之不理,一味蛮干。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脱离实际,也是很危险的。我们不能做书呆子,但也不能做空想家。只要按照孔子所提倡的,多学习,多思考,脚踏实地,草根也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西方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句话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一专多能才更利于发展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手?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

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伟大的孔子,有这样渊博的学问,而不仅仅某一样的专家。孔子听说了,很风趣地对他的弟子们说,这叫我抓住哪一点?作哪一种专家好呢?我去当骑马驾车的专家好?还是当军事射箭的专家好?我还是学驾驶吧!

前些日子,某大学召开辩论会,就学生发展是作“专才”好还是“通才”好展开辩论。双方旁征博引,论述精彩,引得在场下的同学们掌声不断。最后校长总结说,不管是“专才”也好,“通才”也好,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专才、通才都是才,不同的行业、职位,有不同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是一专多能型人才,通才、专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组建的核心甄选。

——某猎头公司总裁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已出现“一专多能”型人才更利于发展的局面。所谓“一专多能人才”,是指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是知识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这种人才,在就业、创业上,拥有更多的优势。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作了5年调查,发现多是以“博学专才”取胜的。

在《论语·为政篇》里,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的话。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是专门说明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孔子的话曾经引发了后人的广泛争论。这里牵涉到博与专的问题,这个问题仔细考究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博与专不是可以如此清楚地割裂开而让人选择的,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因而越需要专门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越来越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专”得起来。所以,一方面的确如孔子所说: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一种用场,装酱油就装酱油,装醋就装醋。或者如孔子在这里听到达巷人的话后风趣而幽默地所说的那样,驾车就驾车,射箭就射箭。而是除了驾车,去一所驾校学两个月拿一个驾驶执照外,还要去学电脑,学英语,如此等等,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多才多艺的人。但是,另一方面呢,如果没有哪一方面的专长,或者说没有一技之长,在今天的社会里也是寸步难行的啊。弄不好,就会成为人们所挖苦的“样样懂,门门瘟”,恐怕连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还找不到呢,那就只有失业了罢。

相传有一种鼯鼠,具有五种本领,但会飞而飞不过屋顶,会缘而不能攀顶,会游而不能渡河,会挖穴而不能掩身,会走而不能比人快。这种本领有什么了不起?

成语“梧鼠技穷”,语出《荀子·劝学》,战国时学者荀卿在他的这篇名作中,劝导人们要努力学习。他在谈到要求专一精深、切忌自满于一知半解的一段中,道:“……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梧鼠通鼯鼠,虽有五样技能,实际却一样也不行。比喻似乎什么都懂一点、而又什么都不高明,就叫“梧鼠之技”、“梧鼠五技”。

所以,更为理想的追求实际上不是“博学而无所成名”,而是要既博学又要有所成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专多能”型人才。“由博返约”,精修一门,一专多能,才是人生的真谛。

一切学科都应该知道一些,但有些学科应该知道其中的一切。正如鲁迅所指出:“读书‘浏览’是重要的,但光‘浏览’不行,那会成为‘杂耍’,是不会有成就的。应该在‘浏览’的基础上,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增长的一门或几门。”

在这方面,列宁是个极好的范例。列宁从小就有广泛的读书兴趣和爱好,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但当他投身革命以后,便在博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科学。由于列宁的刻苦学习和钻研,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治学方法就是在主攻气象学的同时,跨越多门学科。他喜欢涉猎古代文化宝库,博览经、史、子、集,以及古人的游记、笔记、方志、日记、诗词等等,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探寻气象史的线索。正因为他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所以他能取得独创性的成就,在83岁时还发表了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博得了国内外气象界的高度评价。像这样的人物,古今中外,数不胜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

有些青年朋友,以为“专精”就是只读一门,把知识面限制得很窄,结果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对其他知识孤陋寡闻。这是一种片面的“专”。古人云:“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藩。”专攻一门不及其余,往往到了一定的层次,就再也上不去了。某一师范大学外国教育专业的一位研究生,分配到某省一师范学院。学院领导非常高兴,请他教授教育学课程。这位研究生说,我不会教教育学,我学的是外国教育。学院领导很失望,但事已至此,只好请他开设一门外国教育的选修课程。这位研究生又说,我不会教外国教育,我是研究美国教育的。这让学院领导哭笑不得。

列宁、竺可桢等人的成功证明:世界上卓有贡献的巨人,大多是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博收兼蓄,才会有重大突破的。所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只有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更受命运的青睐,才能更接近成功之门。

聪明人接触各种知识,但他以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

——丹麦谚语

学业有成好做官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

——《论语·乡党》

孔子说:“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后修养礼乐的,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修养好礼乐的人。”

在古代,贵族士大夫是有特权的,他们可以选择先做官,一边做官一边提高自己的修养。一般的士人,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有做官的可能。那么,“先进”与“后进”,孔子是赞同哪种观点呢?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这实际上就是“先进”与“后进”的区别。孔子的主张是先学习,提高修养然后再去做官,而不大赞成先得了官位然后再去进修学习。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