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
月底了,西伯利亚的冬季正缓缓拉开帷幕,呈现出一番独特而壮阔的景象。
这片广袤大地,首先感受到的是气温的急剧下降。
原本凉爽的秋风,此时已裹挟着丝丝寒意,如同冰冷的刀刃,割在脸上生疼,清晨醒来,窗户上结满了形状各异的冰花。
天空也与往日不同,湛蓝的底色渐渐被铅灰色所取代,厚重的云层如同巨大的幕布,低低地压在天际,仿佛触手可及。
湖泊与河流也开始了封冻的前奏,曾经波光粼粼的水面,如今边缘处已经出现了薄冰,像是给水面镶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银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层会逐渐向湖心蔓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森林里,树木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落叶乔木的叶子由绿转黄,再纷纷飘落,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而针叶林则依旧保持着翠绿,但在寒风的吹拂下,树枝也在瑟瑟发抖。
动物们也都有了各自的应对之策。
候鸟们早已察觉到季节的变化,成群结队地向着温暖的南方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或呈“人”字形,或呈“一”字形,鸣叫着划破长空。
留下来的动物们则开始储备食物,准备冬眠,松鼠在林间忙碌地穿梭,将松果等食物藏在树洞或地下;棕熊则在加紧进食,以增加体内的脂肪,为漫长的冬眠储存足够的能量。
整个西伯利亚,在这个即将到来的9月冬季氛围中,显得寂静而又充满生机,大自然正以它独特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极寒考验做着全面准备。
这一天,杨家也举行了一次冬储活动。
数百人走出隐居地,前往40公里外的一处河流湖泊,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捕鱼行动。
1300多人,按照一天吃1000斤的鱼肉,那200多天,就是20多万斤。
这个也是西伯利亚最稳定的肉食来源。
谁都不会视若无睹。
经过礼政府的计算和分析,只要出动400人,花费三天时间,就能完成这样的数量。
别惊讶,就是这么猛。
这个季节正好是鱼群大规模回游的时候,万物都在准备吃大餐,怎么能少得了人类。
于是,杨家的各个机构,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打造了好多渔网,吊钩,大大小小,各有不同。
杨晨甚至把前世看到的那些,东北冬捕画面里的各种渔具都给画了出来。
毫无疑问,现代的设计,必然要合理的多。
所有人都信心十足,这一次,必然是丰收的一天。
参与冬捕的,还有神武院的人,他们还带着大量猛禽,进行侦查工作,要是发现了飞机,或者人类的踪迹,就会马上做出隐蔽。
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并不是没有人的,这群毛子,皮糙肉厚的,根本不怕冷,经常有那种逃离城市的狠人。
杨家的狩猎团队,也碰到过。
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绑了带走,能被徭役的话那就最好,不能徭役的,直接灭了。
当然,这种人并不多,直到现在为止,也就见到三次。
好在一路上非常顺利,没有飞机路过,也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当来到大湖这里,已经是下午,大家安营扎寨,要干三天呢,必须先把后勤给搞好。
跟随而来的,足有1000头大牲口,马骡,驼鹿,等等。
因为没下雨,所以不能用雪橇。
到时候,物资和收获,只能靠它们驮回去。
要是顺利的话,那就是20多万斤的鱼获,平均下来,一匹大牲口需要承担200多斤的重量,勉强能接受。
当晚,所有的渔网和鱼钩,排网和排钓,全部洒下,足足用了四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