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徐凤鸣清楚事情原由,可他总是不由自主把这件事归咎到赵宁头上,甚至归咎到他自己头上。
他总是觉得亏欠姜黎,亏欠苏仪。
所以迫切地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努力地完成姜黎的夙愿。
谁曾想天不遂人愿,徐凤鸣做足了准备去西川。
最后却在燕平的操作下成了刺客,后面的事更是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天意弄人,或许是徐凤鸣在得知赵宁就是赵玦和卓文姬的儿子时,心里的天平就已经开始倾斜了,他最后还是来了启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事情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南北分治的情况。
“南北分治都是后话,”郑琰听完,想了想,说:“可是我觉得哪怕是殿下带兵回去,燕国和宋国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的。
燕平肯定明白殿下跟咱们是一伙的,殿下回去后,到时两国一定会同时出兵攻打西川。
还有那宋国是宋影的娘家,我觉得他们也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攻打楚国的。
万一到时候他们不按套路出牌要出兵呢?
虽然燕国现在被我们打残了,宋国国小势微,一直都要依附于强国才能生存。
可破船还有三斤钉呢,而且这还是关乎到他们自己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谁也保不准到时会有什么变数。”
郑琰:“还有,也就是陆宏那老东西在朝堂上提到过的,虽然今年征召了近十万兵,可这些人还需要训练,若是就这么上战场,那就是送死。”
赵宁面不改色:“让他们守城。”
“没错,”徐凤鸣说:“这十万人上战场不行,但让他们做个守城之君是可以的。”
郑琰:“那要怎么样才能让燕国和宋国不出兵呢?”
姜冕对郑琰的话没做评价,他对着地图思忖片刻,说:“启人不善水站,所以,我如果是姜端和宋影的话,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傻到让人打上门去,一定会把作战地点选在利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漓河。”
这是必然的,一旦大战,宋影跟姜端一定会占据有利地形。
楚国据长江天险,楚军自古以来便最擅长水战,不用想也知道,到时两国一旦交战,楚国一定会率先出兵。
将军队驻扎在漓河,在漓河跟启军决战。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徐凤鸣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首先,派兵去燕国援救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若是他们真敢出兵,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后再派一队兵马陈兵于西川,一旦燕国出兵,马上攻打西川,这样他们便自顾不暇。”
“接下来……”徐凤鸣停顿片刻,看着地图上宋国的位置:“就是找宋国联盟。”
“又联盟?!”郑琰显然已经对联盟有阴影了:“上次就差点玩脱了,要不是颜臣安脑子转得快,第一时间让周景支援函谷关。
还有你们那怪胎……宋师兄的帮忙,及时守住了函谷关,拖住了燕平的大军。
你们这才能腾出手来去燕国王都捣乱,燕平才会着急忙慌撤出函谷关回兵救援。
若非如此,那咱们现在都亡国了!你们还敢结盟?!”
徐凤鸣倒是一脸淡定:“上次那是个意外,毕竟谁也没料到燕平胆子这么大,居然想一口把洛阳和整个卫国吃下去。”
郑琰:“这次你就不怕宋国再来一次?”
赵宁忽然说:“他没那么大本事。”
宋国确实没那么大本事,燕平之所以敢那么干,那是因为燕国确实有那个实力。
燕平、燕宏,包括他们手下那帮大臣和谋士都不是吃素的。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干,其中或许少不了那位传说中的明先生的功劳。
但其中的关键点仍然在燕国,究其根本,是因为燕国真有这个能力。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那一招虽然险,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成功,燕国势必会成为未来几年亦或者是几十年的霸主,更是有能力将启、楚、宋三国随便揉圆搓扁。
当时就连徐凤鸣都在担心,若是一旦让燕平父子得逞,真的扼守住虎牢关占据洛阳,那恐怕这整个天下以后都是燕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