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比尔盖茨的mbti人格 > 第三章 做出最高明的决策(第1页)

第三章 做出最高明的决策(第1页)

决策犹如舵手手中的令旗,一个平庸的决策,会导致企业失去市场先机;一个错误的决策,将会把一个企业带进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一个高明的决策,如同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会给企业带来光明的前程。比尔·盖茨的决策高瞻远瞩,招招领先,步步到位,从而给微软带来了勃勃生机。

决策绝不能拖泥带水

朋友,如果你想干成一件事,就不要总是犹豫不决,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看准了机会果断地做出决策,你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比尔·盖茨说:犹豫不决是每一个商家的大敌,如果表现在决策上,那么势必造成拖泥带水的不良后果。

处理问题果断、迅速,是比尔·盖茨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当他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果断地从哈佛大学退学这件事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那时,比尔·盖茨为微型仪器公司设计的软件成功后,他回到哈佛等待最佳创业时机,他的朋友艾伦则去了微型仪器公司。

不久,《大众电子学》那个空壳子广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引起了广大电脑迷的热烈关注。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是无数电脑迷多年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现在居然只用397美元就能实现,谁能不热血沸腾呢?

让人无法想象的定单雪片一样飞来,使这家奄奄待毙的公司立即起死回生。此前,它的赤字接近30万美元,一夜之间,它甩掉了赤字,而且还有了25万美元的盈余。电脑迷们纷纷把支票和汇款寄往这家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更有一些电脑迷们甚至乘飞机来到阿尔伯克基,希望能够更快地得到阿尔塔电脑。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先拿到电脑的人并不值得庆幸,因为这种电脑与他们的梦想相去甚远。阿尔塔是全套买进的,安装它很费劲,很多零件一直安装不好。就算装好了,阿尔塔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它的内存只有几百个字节,程序也很粗糙,使用时只能通过一个控制开关,翻动几百次才能把少量的数据输入到电脑内,只要错一次,一切就需要从头来。所以,这种电脑顶多能算个高级玩具,而不是应用工具。

微型仪器公司的当家人罗伯茨,看到雪片一样飞来的定单,便急于求成起来。比尔·盖茨和艾伦在哈佛为微型仪器公司编写的80-80BASIC语言,实际上还没有完全成熟,但第一批电脑元件就已经装运了。其实就算这个软件搞好了,微型仪器公司也没有制造出适合软件运行的存储器。但是,从微型仪器公司纷至沓来的订单中,比尔·盖茨和艾伦已意识到,一个新的软件市场正在随着阿尔塔的诞生而形成。

聪明的比尔·盖茨明白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到了。

但离开哈佛大学,并不是像说一声再见!那么轻松容易的事,比尔·盖茨必须设法说服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而父母似乎很希望他拿到哈佛大学的学位。比尔·盖茨硬着头皮对父母说了他的计划,说他准备退学,去和保罗·艾伦成立一家电脑软件公司。

他的母亲玛丽坚决反对盖茨的决定,她希望比尔·盖茨在取得学位之前不要离开学校。哈佛的学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比尔·盖茨的父亲也极力主张儿子继续其学业,因为开公司的机会很多,而读哈佛的机会却很难得。

软件和软件公司的知识在他父母的大脑中几乎等于零,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打动儿子的心。玛丽·盖茨热衷于社会活动,交游广阔,认识不少德高望重的人。于是,她求助于她在联合道路公司董事会认识的萨穆尔·斯托姆。她安排盖茨和斯托姆会面,希望他们的交谈能使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

斯托姆在当地不仅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而且还是著名的慈善家和市政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人。玛丽·盖茨从一些朋友那里了解到,斯托姆是华盛顿州屈指可数的几个在商业领域中即通电脑技术又熟悉电脑产业发展前景的人。

当比尔·盖茨从哈佛回家休假时,斯托姆带他到雷尼尔俱乐部共进午餐,在交谈中,比尔·盖茨向斯托姆解释,他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还用极富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未来远景。斯托姆被打动了,衷心地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启。”

这次交谈恰恰与比尔·盖茨母亲玛丽的愿望截然相反,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盖茨打消退学的念头,反而鼓励比尔·盖茨好好干,争取干好。

因为这件事,玛丽好长时间都不愿意见到斯托姆。有一次斯托姆见到玛丽,开玩笑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那时应该给他一张空白支票,让他随便填上数字去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投资呀!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精明的资本家,但在这件事情上,我简直蠢透了!”

有了斯托姆的鼓励和指点,比尔·盖茨退学的念头更坚定了。1977年初比尔·盖茨做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从哈佛大学正式退学。对他来说,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只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

应该说比尔·盖茨果断的退学这件事,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才决定的。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机遇,为他开创软件王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

在事事面前犹豫不决的人,难成大事。

——比尔·盖茨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打败对手,是每一个竞争者的最终目的。在与对手的“作战”中,好的决策不仅可以扭转战局,也是你战胜对手的关键。

对市场反应灵敏的比尔·盖茨,在决策的制定上也是一位高手。在与图像公司的对决中,表现出了他在决策上的高瞻远瞩。

在微软的新项目“接口管理者”启动之前,老谋深算的比尔·盖茨开始散布消息,说微软公司正在搞一个产品,它比图像公司将要完成的任何产品都好。这还不算,他还要求业务员将“接口管理者”程序时时挂在嘴上,并尽量向硬件制造商们推荐。因为他知道,“假话讲一千遍便成了真理”。

比尔·盖茨为了实施他的这一计划,他便开始四处寻找一个爱好交际、善用花言巧语打动人心的推销人才。结果,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吉姆·哈里斯,此人原是英特尔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软件销售。

1983年1月10日,哈里斯来到微软公司,他的使命很简单,就是把Ms-DOS销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当然,能够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首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口管理者”的进度,这好比在作战中争夺某个制高点一样。

自从电脑展示会后,比尔·盖茨一直不断地打电话,恳求硬件制造商们再等待,他保证在他们与图像公司签字交易之前,能看到微软公司提供的更好的东西。

图像公司的东西离成品太接近,这让比尔·盖茨极为不安。因为比尔·盖茨除了一个概念外,手里并没有象样的东西可以拿给人看。其时,还有不少公司也宣称在搞图形显示和开窗口的软件。比尔·盖茨知道,光凭空口许诺已难以让人信服,他必须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人看。

“接口管理者”的示范产品是由程序员罗·雷马拉匆匆汇编而成的。一位高级程序员看了这个东西说,这简直就是一套麦金托什的翻版。

面对这种情况,微软公司也承认这套软件做得不好,把它称为“烟幕与镜子”。不过,有一个示范品做幌子总比睁眼说瞎话好。这正是微软公司惯用的策略:先有示范品,然后有合同,再然后发展为精良的成品。

整个1983年,微软公司都在公开推销这个概念,并一再宣称这个新图形显示技术代表的是用户接口的革命。

它还宣称这个设备是独立的,将成为所有电脑的一个标准部分。

比尔·盖茨说:“这场革命已经到来。第一次是硬件的革命,这一次是软件革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