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比尔盖茨的成功法则有哪些 > 第三章 做出最高明的决策(第3页)

第三章 做出最高明的决策(第3页)

幸亏微软公司的竞争者们并没有领先一步,他们有的像微软公司一样正在快马加鞭地赶活;有的为了抢先一步,急急忙忙推出尚未成熟的产品,因缺陷太多,市场反应不佳。否则,人们愿不愿意为微软公司等到8月,还很成问题。

微软公司许诺的8月很快到了,比尔·盖茨仍旧拿不出他的“视窗”。面对新闻记者们的追踪质询,他只好无可奉告。于是,传媒给“视窗”取了个令人难堪的绰号:“泡泡软件”,以挖苦微软公司在许诺上的胆大妄为。记者们写出一篇篇极尽揶揄嘲讽的文章,对比尔·盖茨大加谴责。

对此,比尔·盖茨装聋作哑,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现在如何不重要,关键看“视窗”最终能否成功。

为了堵塞管理漏洞,尽快把视窗抓上去,微软公司决定由刚聘用不久的琼·谢利出任第二任总裁。

很快,微软公司许诺的10月又过去了,只好将这个软件的上市日期再次推迟到1985年6月。

对此,新闻界一片哗然,对微软的攻击比上次更为猛烈。

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比尔·盖茨再也不许什么愿了,只是带着研制组的人员埋头干活。他们全力以赴,将潜力发挥到极限。有一个程序员甚至将睡袋搬到实验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人们十分理解比尔·盖茨的发火,因为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急迫,恨不得马上把这项工作完成。

一天早上,比尔·盖茨审核已经编完的软件时,突然发现一处差错,顿时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尖声嚷道:

“鲍尔默!鲍尔默在哪里?”

鲍尔默应声来到,他手里正端着盘子,在吃早餐。

“你还吃得下饭吗?”比尔·盖茨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我得警告你,年底前不能完成工作,你们通通卷起铺盖滚蛋!”

鲍尔默二话没说,赶紧把早餐放到一边,将刚刚睡下的程序员们一下叫醒,重新检测。

在花去了大约11万个工时后,“视窗”终于艰难问世了。

在1985年5月的春季电脑博览会上,“视窗”软件的精彩演示引来一片惊讶和赞叹声,而它的标价仅95美元,更让人称羡不已。

1985年11月,这套软件正式上市。11月21日,公司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这个漫长的胜利。许多记者也应邀到场,包括许多曾挖苦讽刺过微软公司的记者。不过,他们现在已改口说赞美的话,写赞美的文章。人们确确实实明白了“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这句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决策,让你扬起成功的风帆

——比尔·盖茨

比别人做得更好

抓住机遇,并及时地做出决策,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

大家都知道商业竞争是极其无情和残酷的,市场不相信眼泪,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比人高出一筹的决策,谁就能成为王者。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并将你的技术革新变得方便实用,你就会牢牢地占据市场,你也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发展。

比尔·盖茨向政府开放源代码上所表现出来的英明决策,就是很好的说明。

2003年一开始,微软宣布,准备向10个政府开放源代码。但事实上,微软完全是偷换了原来公众意识中对“开放源代码”的共识,只是一种“有名无实”的开放。缺乏真正“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几个最基本特征:1非歧视性(只局限于少数政府内部,不向全球开发人员开放);2无限制(获得这些源代码有着微软的种种条件和限制);3完整性(微软给政府也只给97%,还预留3%,也就是100多万行程序,这是只能看,不能碰的)。开放源代码和封闭源代码模式的最大不同,用开放源代码软件最著名的理论家雷蒙德的比喻,就是“大集市和大教堂”模式的区别。通过开放,充分形成全球开发人员的交流社区,依靠社区的知识交流,共同开发、修改BUG,使软件完善,才有实质性的意义。但的确,针对缺乏基本分析和分辩能力的媒体和民众,微软此举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而且还瓦解了“开放源代码”正确含义,创造了FUD的最经典案例。

FUD策略是手段,政府采购才是目的。可以说,检验FUD策略能否真正奏效的唯一标准,就是政府采购。进攻性的舆论轰炸只是铺垫,“怀柔”政策才是夺取实地的关键。盖茨所从事的政府公关工作是FUD的画龙点睛之笔。

2002年12月,《华尔街日报》文章分析道:“微软发起了一场旨在阻止美国和外国政府机构使用免费的“开放性源代码”软件的游说活动,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后者正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构成日益严峻的威胁。该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了游说队伍,反对允许使用开放性源代码软件的法律。”首先,微软在美国大本营展开政府公关,不被Linux从自己的内部攻破。微软专门发起了一个组织,还拉上英特尔,阻止美国立法支持开放源代码软件。劝说国会一些议员要求新设立的国土安全部,不要为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使用和研究提供资金。

当然,盖茨最劳累的,还是展开全球性的“外交”公关。《华尔街日报》说:“微软向那些对开放源代码软件情有独钟的发展中国家赠送了大量“礼品”。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上月宣布,向印度赠送价值4亿美元的礼品,包括软件和业务发展援助。在南非,微软提出向32,000所学校提供软件,而此前几天,南非负责创新的顾问委员会刚刚呼吁政府采用开放源代码来发展当地编程技术,并避免因购买Windows而向美国支付硬通货。”

世界第一富翁成为第一政府公关大使,无疑是最合适不过。一年来,盖茨风尘仆仆访问了包括印度、秘鲁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金钱外交”取得一定成效,却也无法扭转趋势。盖茨捐款后,对印度各界造成巨大反作用,一些州政府因此选择使用Linux软件。中日韩三国也结盟推动Linux的发展。

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善于捕捉机会,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比别人抢先一步。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往往一个决策,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

——比尔·盖茨

决策对路事业有成

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并且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做出最果断的决策,无论你想干什么,或者你正在干什么,如果你的决策出了问题,那么你所付出的一切,就会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比尔·盖茨说:当你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如果你想占得优势,你所拥有的技术力量固然主要,但最重要的在于你决策的确性。一个准确的决策就可以敲定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命运。

微软公司堪称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1975微软公司创立之初,该公司当时的决策者比尔·盖茨和艾伦就敏锐地洞察到PC机系统软件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果断地将公司的主导业务定位于PC机系统软件的开发,并几乎倾其所有,从一位发明家那里买下了DOM操作系统软件的产权,微软公司也正是凭借对以这套DOM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系列产品以及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市值最高的软件公司。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互联网的大潮开始涌动时,微软公司的决策层又一次洞察到互联网的巨大商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互联网浏览软件Explorer。1997底,微软公司更是果断地以3。5亿美元(约合四亿美元微软股份)的天价,购并了硅谷一家成立不足两年、员工仅有26人、主导业务仅为提供免费邮件业务的小公司——hotmail公司。

在谈判过程中,从接触到最终签约时间还不足三个月,微软公司的董事长盖茨更是亲自出马,坐在谈判桌前,与仅有20余名员工的hotmail公司年轻的创始人进行面对面对购并条款进行谈判,创造一个关于风险投资与企业购并领域经典案例,而微软公司也正是借助于hotmail所来的注册用户和迅猛增长的业务,使自己旗下的ww。msn。com网站,一跃成为全球注册用户最多和访问量最大的三大网站之一,微软公司也再一次执住了时代之牛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