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及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肺脏及皮肤的正气要周密才能防御外邪。
3肾气要充固
肾气有先天肾气和后天肾气之分,后天肾气是凝聚五脏精气而化育的。肾气是人体体能的根本,要时时保持充固。
4气血要畅通协调,保持自我修复潜能一个开完刀的大伤口,在药物和医护人员及自己卧床休息下,渐渐痊愈,最根本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修复潜能。而只有平日保持气血顺畅协调,免疫力强,自我修复潜能才会大。
四、保持营养均衡
怎样从食物中获得健康、提高免疫力呢?一是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要合理进食鱼肉、奶蛋、五谷、脂肪、油脂、蔬菜和水果等各种食品,多吃含纤维质多的食物,如糙米、黄豆、芹菜、韭菜等。二是充足,即摄取营养物质的量要充足。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然的代谢废物或环境污染物(如某些食品、药物、农药、防腐剂等),都会在体内生成自由基,损害免疫系统。此时就要合理摄入抗自由基的物质,即“抗氧化物质”。目前,在最好的抗氧化剂饮食中,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取最为普遍和简单。
五、维持良好心情
医学界普遍认同,人体有自我心理诱导疗伤机能,使许多得了不可能痊愈的疾病的患者出现奇迹般的康复,这种机能,在情绪稳定、内心平和的状态下才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维持良好心情原简单法则
1要从自己的心理认知和生活环境开始调整,排除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以激起人体潜能。
2控制急躁情绪,保持幽默感。
3要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运动会带给你快乐心情。
4制订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并坚持执行;有进取心利于身心健康。
5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不要使自己太孤独和寂寞。
6主动帮助和关怀他人,忧郁的心情会逐渐开朗。
7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找出能唤起心灵悸动的事物和活动。
8学会和小孩子玩耍,感受孩子们的纯真和喜悦,有利于保持良好情绪,利于健康。
9心胸要开阔,凡事往好处想,忘掉周遭繁忙杂事或身体的病痛,走出忧虑的束缚。
到想去的地方度假或吃顿大餐等等,不为了什么,只为享受一下人生。身体有很多疾病和预后不是个人可以掌握的,要学会接受现实、寻求内心平和,以使体内疗病的心灵潜能发挥到最高点,强化免疫力系统。
第二节 外因——病菌和病毒的侵袭病菌和病毒是导致我们生病的主要外因之一。人类诞生以来,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敌人,并非自然灾害,也远非人为战争,而是小小的病菌和“非生物”病毒。在显微镜下,它们可以说是“美丽”的,但却是人类最不可以小看的敌人,是人类生命中真正不能承受之“阴影”。
《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的作者古德说:“无论将来人类的智能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像。它们的数量之多,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的胡作非为可能招致自己的毁灭,连陆生脊椎动物也可能一起殉葬,但我们无力把50万种昆虫一举消灭,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更加无能为力。”
据史料记载,横扫欧洲大陆的公元542年查士丁尼瘟疫流行和公元1347年黑死病爆发,造成了整个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191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流感,除南极外世界各大洲无一幸免,死亡2000多万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加上1957年和1968年两次流感,死亡人数则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小的细菌、病毒的杀人本领令人毛骨悚然。
从古至今,在人和致病的细菌之间一直展开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较量。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所幸人类战果颇丰:凶恶的鼠疫已经是“强弩之末”;古代欧洲人称为“死神帮凶”的天花病,在地球上也“寿终正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势更趋严峻,人类病菌感染及传染性疾病仍占疾病总数的13。除已广为人知的艾滋病体,1995年再现的伊波拉病,1996年在英国引起高度重视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发生的禽流感,1998年在东南亚发生的尼柏病毒引起的脑炎,2000年非洲发生的裂谷热,2001年欧洲发生的口蹄疫病流行……人类虽然想出了很多手段,发明了多种抗菌素来抵抗病菌侵袭,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病菌永远灭绝。
虽然青霉素的问世一下子扭转了人和病菌大战的局势,虽然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研制开发新药,但细菌就好像具有灵性和智慧,永不疲倦地通过改变自己的结构来与这些抗生素相对抗。新药研制的速度似乎已远远不及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几乎每一轮抗菌素所走的都是从有效、低效到失效这同一条道路。
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来,这实际上是一场地球生物圈中最古老的成员同更新兴的病菌新成员之间的战斗。它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据说人体本身的10%也是由细菌构成的。这个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物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它们才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和主宰者”。
细菌导致的疾病只能抑制,无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