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实践课的人比她想象中还要多,这才五点十分,足以容纳二三百人的大教室已经坐了大半。
她找到位置才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平时实践课没有这么多人,不过今天于教授会带一件宝贝过来,有些同学消息灵通,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占座了。
“宝贝?”姚开昔旁边的女生好奇问道,“上次明青花建盏都没吸引到这么多人,这次得是什么级别的宝贝?”
没让他们猜测多久,于教授就带着几名助教进来了。
两名助教抬着一个足有一米长的木制大箱子,看起来没多少分量,倒是小心得紧。
坐在后排的同学伸长脖子去看,纷纷议论着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很多人都在说,这么大一个箱子,想必是一件大件瓷器。
姚开昔安静地等着。
上一世,她曾经在一档节目上作为嘉宾跟于鑫朝教授短暂接触过。
那时于教授已是耄耋之年,得配备生活助理才能出行了。
她非常敬佩于教授的学识,如今见到正值壮年的于教授,实在是既高兴又感动。
于教授笑眯眯地看着底下望眼欲穿的同学们,也不卖关子:
“看来大家都听说了,我今天要给大家展示的,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瓷器。
“不过展示之前,还是得先考考大家的眼力。”
在于教授的指示下,两名助教战战兢兢地打开箱子,从满当当的填充物里取出十几枚贴着编号的天青色瓷片。
“这些碎片里只有一枚是真正的汝窑,其他都是不同时代的仿品,大家排队来近处看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分辨出来。”
——“啊?”
——“这不长得都一样吗?”
——“这么小的碎片能看出什么啊?”
——“……”
底下的同学原以为于教授搞了这么大阵仗,今天定能一饱眼福,结果看到展示出来的只是大大小小的碎片,全都大失所望。
面对同学们毫不掩饰的失落,于教授耐心地解释:
“你们可别小看这枚碎片,等过了今天,你们再想看到它,就得到博物馆去看喽!”
姚开昔对这话深以为然。
古董圈子里有句话叫‘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汝窑的珍贵,就在于存世量极少。
从北宋晚期汝窑现世,到宋朝灭亡汝窑消失,前后不过二十年。
短短的二十年里,又只有宫廷烧制出的瓷器才能被冠以‘汝窑’之名。
在姚开昔的记忆当中,被记录在册的汝窑不过几十件,于教授能得到一枚碎片,已是极为不易。
至于那些形状完整,能上拍卖会的,更是稀世珍品,每一件都被拍出了九位数的天价。
如果不是年纪轻轻被鱼戳死,再过几年她八成也能拥有一件汝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