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胡雪岩传奇曾仕强 > 第22章 赴汤蹈火 义不容辞救危难(第3页)

第22章 赴汤蹈火 义不容辞救危难(第3页)

等王有龄悲伤略减,萧家骥提出一个办法,也可以说是许诺,而实在是一线希望——希望粮船能再等待三天,更希望城内官军能在这三天内,杀出一条血路,运粮上岸。

“但愿如此!”王有龄强自振作地说,“我们内外努力,尽这三天以内拼一拼命。”

“是!”为了鼓舞城内官兵,萧家骥又大胆做了个许诺,“只要城内官兵能够打到江边,船上的洋兵一定会来接应。他们的人数虽不多,火器相当厉害,很得力的。”

“能这样最好。果然天从人愿,杭州能够解围,将来洋兵的犒赏,都落在我身上。多了怕不行,两万银子!”王有龄拍着胸脯说,“哪怕我变卖薄产来赔,都不要紧。”

“是了。”萧家骥站起身来说,“我跟王大人告辞,早点回去办正事。”

“多谢你,萧义士。”王有龄衷心感谢地说,“杭州已不是人间,简直是炼狱。萧义士出生人死来送信,可说是浩若长天的义气肝胆,这份云天高义,不独我王某人,就是杭州全城的文武军民,无不感戴萧义士的大恩大德!”他一面说,一面颤巍巍地起身,“请受我一拜!”

“不敢当,不敢当!”萧家骥慌忙扶住,“王大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

一个坚辞,一个非要拜谢,僵持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由王有龄的长子代父行礼。萧家骥自然也很感动,转念想到生离几乎等于死别,不由得热泪盈眶,喉头梗塞,只说得一声:“王大人,请保重!”扭头就走。

踉踉跄跄地出了中门,只听见里面在喊:“请回来,请回来!”

请萧家骥回去,王有龄另有一件大事相托,将他的“遗疏”交给萧家骥:“萧义士!”这一次王有龄的声音相当平静,“请你交付雪岩保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只听杭州失守,就是我毙命之日。请雪岩拿我这篇“遗疏”,面呈江苏薛抚台,请他代缮出奏。这件事关乎我一生的结果,萧义士我重重拜托了。

见他是如此肃穆郑重的神情,萧家骥不敢怠慢,重重地应一声:“是!”然后将那道“遗疏”的稿子折成四叠,放在贴身的小褂子的口袋中,深怕没有放得妥当而遗失,还用手在衣服外面按了两下。

“喔,还有句话要交代,这道‘遗疏’请用我跟杭州守将瑞将军两个人的衔名出奏。”王有龄又说,“我跟参将瑞将军说好了,一起殉节,决不独生。”听他侃侃而谈,真有视死如归的气概。萧家骥内心的敬意,淹没了悲伤,从容拜辞,“王大人,”他说,“我决不负王大人的重托。但愿这个稿子永远存放在胡先生手里!”

“但愿如此!”王有龄用低微但很清晰的声音说,“再请你转告雪岩,千万不必为我伤心。他已尽了情义,为国、为民、为杭州、为我本人,他已是竭尽忠孝节义了。”

胡雪岩岂有不伤心之理?接得王有龄的“遗疏”,他的眼圈就红了,而最伤心的,则是王有龄已绝了希望。他可以想象得到,王有龄原来一心所盼的粮船,只怕胡雪岩不能顺利到达上海;到了上海办了粮食,又怕不能冲破沿途的难关到达杭州。哪知千辛万苦,将粮运到了,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从此再无指望,一线希望消失,就是一线生机断绝。”哀莫大于心死”,王有龄的心已化死灰,有生之日,待死之时,做人到此绝境,千古所无,千古所悲。

然而胡雪岩却还是要为王有龄寻找希望,希望在这三天中神兵天降,杀开一条血路,来到江边,将粮船接应上岸,粮食运进杭州城。这是个飘渺的希望,但就是这个飘渺的希望也很快破灭了——形式在一夜之间急转直下,变得异常险恶了。太平军一船一船地在周围盘旋,位置正在枪弹够不到的地方。而且越聚越多,其意若何,不言而喻,夺粮!因此,船上的所有人都已变颜变色,谁肯作此无谓的牺牲?洋兵们更是不断催促,所带枪弹有限,上次小接火,已经耗去一部分子弹,太平军如蚂蚁般多,后果不堪设想。

李得隆来找胡雪岩。

“要请他们等三天,只怕很难。”李得隆说,

“派去的人没有回来,总要有了确实的信息再说。这句话在道理上他们就不愿也没奈何。现在家骥回来了,刚才一谈杭州的情形,大家也都知道了。没有指望的事,白白等在这里冒极大的危险,他们是不肯的。”

“无论如何要他们答应。来了一趟,就此回去,与心不甘。再说,有危险也不过三天,多的危险也冒过了,何在乎这三天?”胡雪岩还是执拗地说。

“那——好吧!跟洋兵们说明白。”李得隆说,“只怕沙船帮那里也不大肯。”

“只要洋兵肯了,他们有人保护,自然没话说。这件事要分两方面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胡雪岩说,“请你们两位跟联络的人去说:我有两个办法,随他们挑。”

“第一个办法,如果城里能杀出一条血路,请他们帮忙打,王抚台犒赏的两万银子,我一到上海就付,另外我再送一万。如果有阵亡受伤的,抚恤照他们的营规加一倍。这样等过实足三昼夜,如果没动静,开船到宁波,我送三千两银子。”

“这算得重赏了。他们卖命也卖得过。”李得隆又问,“不过人心不同,万一他们不肯,非要开船不可呢?”

“那就是我的第二个办法,他们先把我推到钱塘江里再开船。”

胡雪岩说这话时,脸色白得一丝血色都没有,李得隆、萧家骥悚然动容,相互看看,久久无语。

“不是我吓他们!我从不说瞎话,如果仁至义尽他们还不答应,你们想想,我除死路以外,还有什么路好走?”

由于胡雪岩不惜以身相殉的坚决态度,一方面感动了洋兵,一方面也吓倒了洋兵。他们通过联络官提出一个条件,要求胡雪岩说话算话,到了三天一过,不要再出花样,拖延不走。

“人本不该与天争,天欲亡杭城,我们也救之不得。”胡雪岩说,“留这三天是尽尽人意而已,我也知道人不胜天。”

话虽如此,胡雪岩却是废寝忘食,一心以为果有神兵天降一说,日日夜夜在船头凝望。钱江潮涌,每日涨退的潮声,虽淹没了胡雪岩吞声的饮泣,但隆冬季节里江风透骨,冬夜寒重,引发了他的剧烈咳嗽,却是连船舱中都听得见的。

“胡先生,”萧家骥劝他,“王抚台的生死大事,都在你身上,还有府上一家,都在盼望安然而返。先生千斤之躯,岂可以这样不知道爱惜?”

晚辈有责备之词,情意格外殷切,胡雪岩不能不听劝。但睡在铺上,却只是竖起了耳朵,偶尔听得巡逻的洋兵一声枪响,都要出去看个明白。

纵然度日如年,三天到底还是过去了。洋人做事,丝毫没有通融,到了实足三昼夜届满,正是晚上八点钟,却非开船不可。

胡雪岩无奈,扑通一声跪在甲板上,将头触船板,乒然有声,别人拉扯不住,磕了五个响头,别人拉起来,额头已磕破。又望北拜了五拜,大呼一声:“有龄兄——雪岩与兄永别了!今生再不能与兄相聚,若要相会,除非梦里,失去雪兄,雪岩从此失去‘五义’之首了——”

胡雪岩如此,全当生祭。然后痛哭失声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