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的作用,还在于它能唤起失望者对人生的向往和留恋,它可以促使犯错误甚至犯罪的人改邪归正,重新做人。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歧路人走入正轨,发挥他们的潜力。
善解人意,做一个慷慨的人
冬日的黄昏,查尔斯和朋友坐在熊熊的炉火旁,气氛怡人,最适合促膝谈心,这位朋友平素沉默寡言,现在却娓娓细语讲述自己的心事。
“我常常感到痛苦,”她说,“我没有力量对别人慷慨一点。要想送人一点东西也办不到。”查尔斯知道她的情形。她丈夫接连生了几场病,家里债台高筑,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所以她的手头非常拮据,一文钱也不能乱花。可是她似乎并不知道,她自己实在是小镇上最肯帮助别人的人。
“我觉得,你是最慷慨的人了。”查尔斯说,“让我把其中的道理说给你听。”他们首先谈到钱,因为钱所代表的慷慨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可是事实上,真正的慷慨却是另外一种表现。
一位朋友对此讲述了他的太太送他一株木兰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有一天,他回家比较早,看见邻家的孩子在他的前院挖坑,他觉得很奇怪。
“那孩子告诉我,他知道我的太太要送我一株木兰。他接着说:‘我很穷,但我也想送你一点礼物,就是这个坑。’我心里感动极了!”一方慷慨给予,另一方应该欣然接受。受礼而不领情,反而伤感情。有一次,查尔斯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的丈夫,他提着一个漂亮盒子,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我的太太一直想有一件皮大衣。这两年我省吃俭用,现在终于买来了——我要送给她,庆祝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你到我家来,看看她高兴的样子。”到了他家之后,他的太太打开盒子一看,却说:“哎,你怎么搞的?你晓得,我们现在多需要一块新地毯。”然后才很勉强地补上一句,“当然,我很感谢你,你待我太好了……”但已经太迟了。送礼的快乐遇到了寒流,两年来的一腔热情完全付诸东流。
反而另外一种受礼的态度却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位有钱的太太,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
查尔斯觉得可以替她效劳。想不到她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肯为我跑那么远的路!”不过花点时间,她就那样感激涕零,使查尔斯觉得反而倒欠了她的情似的。事实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礼物没有送礼者自身的成分,便没有意义;任何礼物都不如时间所包括的自身成分多。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多数人都有慷慨之心,所幸表达慷慨的方式也很多。为别人的幸运和幸福而庆幸,是一种慷慨;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慷慨。此外,善解人意,避免鲁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苦;同情分担别人的悲痛,都是慷慨。
淡定箴言:
只要你有心去帮助别人,不管贫穷或富有,渺小或强大,你都可以做一个慷慨的人。
度量放宽,容得一切好歹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一个人的心胸大小,是其成就个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戴了一顶紧箍咒的帽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自动念起咒语。终使人心情烦闷、抑郁,没有好心情。心胸狭窄的人,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往往还适得其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个人捉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想起了老鼠曾经作的孽,气得牙根痒痒的,决心好好地惩治它。
“你想痛痛快快地去见上帝吗?——没那么便宜!”这个人咬牙切齿地说,“对于人人喊打的坏蛋,无论如何处治,都不过分。”
于是,他找来煤油,把煤油倒在老鼠的身上,然后点燃,等到火舌舔到老鼠皮肉的时候,才把老鼠放开。老鼠吱吱乱叫着狂奔起来,一下子钻进屋旁草垛,引起了一场大火,大火把这个人的房子烧得精光。
“我真蠢啊!”这个人蹲在一片焦土面前痛哭流涕,“我本来是想惩治老鼠的,可是由于考虑不周,反而毁了我自己!”
淡定箴言:
度量放宽些,一切好歹都要容得。眼睛放大些,一切高下都要包得。疾恶如仇,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自私埋藏着自我毁灭的种子
自私自利的人脑子里只是满装着自己,他们不会爱别人,更不懂得为别人而付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外在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因而,他们不愿奉献,因为这无异于从他们身上割肉。
有两个重症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朋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有独享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很不是滋味,他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如果这个人放下心中的自私,在晚上按铃帮助另一个人,他还可以听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自己丑恶自私的灵魂,还有窗外一堵白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这就是自私的下场!
现在很多人总在说:“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要享乐,是为了不闷死;要工作,是为了不饿死;要恋爱,是为了不孤独死。一切为了生存,生存就是斗争,斗争就意味着自私。”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大错特错!这只是某些人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自私就是自我毁灭。
淡定箴言:
人都有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当身边的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自私的人袖手旁观或幸灾乐祸。时光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总有走背运的时候,当有一天他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私的下场。
宽恕敌人,方能赢得朋友
畅销书作家托尼·希勒获得过美国侦探小说家大师奖。他第一次打工是做农场工,而且受益匪浅。
他14岁时,英格拉姆先生敲响了他们在俄克拉荷马的萨克勒哈特农舍的门。这个老佃农住在马路那头大约一英里的地方,想找人帮助收割一块紫苜蓿地。这就是他第一次得到的有报酬的工作——1小时12美分,要知道这在1939年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还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
一天,英格拉姆先生发现一辆装有西瓜的卡车陷在自家的瓜地中。显然,有人想偷走这些西瓜。
英格拉姆先生说车主很快就会回来的,让托尼在那儿看着,长点见识。没过多久,一个在当地因打架和偷窃而臭名昭著的家伙带着两个体格粗壮的儿子出现了。他们看起来非常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