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百家宗师”“周师齐祖”的姜尚姜子牙,就曾演出过一幕“弦外之音”的好戏。他原本出身贫寒,一生潦倒,直到七十多岁也未曾功成名就。然而他韬光养晦,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度,深信自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商朝末年,商纣昏聩,民不聊生。他听说西岐姬昌广纳贤良,善待百姓,便不顾年老体弱,跋山涉水来到这片乐土。他停驻于此,并没有急匆匆地去面见姬昌,而是不紧不慢地定居渭水之北,每日在渭水之上垂钓。可是他一不用吊钩,二不用鱼饵,甚至连钓竿都不垂到水里,口中还念念有词: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当有一个樵夫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时,他说,曲中取鱼非大丈夫所为,他是宁愿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其实,他要钓的根本不是鱼,而是西伯侯姬昌。试想,如果姬昌也像那个渔夫一样不理解,甚至瞧不起姜尚的钓鱼法,又轻视他年已老迈,怀疑他“尚能饭否”,还会有以后的姜子牙辅佐姬发灭商汤兴周武的旷世传奇吗?
可见,听得懂弦外之音,不仅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说不定还能帮助人们实现理想,完成宏图大志。
对于能否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很多年轻人也许没有自信。而当他们问别人怎么办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要过分在乎别人,要做真实的自己。或者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一时是学不来的,等等。
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证明想听懂别人的话,跟想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一样,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经验,逐渐自我磨练的过程。这是说和听的艺术,是口才和智慧的积累,是人际交往知识的汇聚和总结。
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听的时间占去了大约45%,说话占30%,阅读占16%,而写只占9%。这说明,每个人都要花去将近一半的时间倾听。听别人说话,不仅是人类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家交流心得,增进情感和友谊的有效途径。倾听的时候,不仅耳朵需派上用场,听话人还要全身心地理解并领悟说话人的语境,再加上对说话人表情、动作、手势等的悉心揣摩,才能深切领会对方的弦外之意。
从前,中国的皇帝接见一个来自小国的使者。使者捧着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前来进贡。皇帝十分高兴,但使者却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贵?皇帝无法分辨,就叫来珠宝工匠看做工,称重量。仔细检查后,珠宝匠发现三个一模一样,分辨不出哪个比哪个更值钱。
皇帝不想被小国使者窃笑,为了显示泱泱大国的风范,他召集群臣商议。有一位已经准备告老还乡的老大臣一拍胸脯,说自己有办法。皇帝、老大臣和小国使者三人一齐在大殿上旁观,只见老大臣拿出三根稻草,第一根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从另一个耳朵里出来了;他又把第二根稻草插入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从嘴里出来了;而第三根稻草,却没有从耳朵或嘴巴出来,而是直接掉进肚子里不见了。于是老大臣说:第三个金人最贵重!使者哑口无言,因为他猜对了。
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最能说的人,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人;对别人的话左耳进右耳出的人,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一样价值很低,因此,只有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老天既然给了人类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人们就应该循着自然规律,多听少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倾听,有助于把握要领,将局面驾驭得更游刃有余。所谓贵人语话迟,恰是如此。
倾听对于职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教育领域,其重要性一样显而易见。有一名教师,经常因为学生们上课你一言我一语,搞得教室乱成一锅粥而苦恼。她尝试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批评插嘴的学生,奖励积极发言的学生,或者再三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可收效甚微。
一次,她在一个暑期研讨班中听了福建师大一位教授的讲座,顿时茅塞顿开。原来,她听到了“倾听管理员”这个名词,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受到这个新概念的启发,她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两个“新官”的名称——“发言记录人”和“倾听管理员”。孩子们从未听过这两个新名词,顿时被深深吸引了,像被注射了神经中枢兴奋剂一样,停止了说话,忘记了小动作,也不再发呆。
显然,善于倾听,让这位老师解决了大麻烦,而学生的倾听,会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自然对其成年之后大有裨益。反之,不善于倾听或从来都听不出言外之意,就可能漏听、误听,甚至会为此付出意想不到的惨痛代价。
5。找出对方的破绽
破绽,是说话或事情的漏洞。人们总是期望通过找出对手的破绽而出奇制胜,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游戏玩家们经常想方设法互相切磋,以找出网页游戏的漏洞。如果你准备参加一场辩论,也会急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找出对手的破绽而赢得辩论的成功。在与人交谈中,怎样在对方说话的逻辑中找出缺点和漏洞,来反驳他并维护自己的观点,更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秘密。这首先要求一个人不能冲动,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冲上去跟他打一架,如此才能理智地反驳对手。
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言行举止来找出对方破绽,洞悉他的内心,是很多人想要掌握的技巧。心理现象跟物理现象毕竟不同,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重量、味道、高矮胖瘦,也没有具体的形态。所以,人的内心是很难了解的。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女人心,海底针”等等,都是用通俗的语言阐述这一认识。
但是,人又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存在。无论我们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心理活动和现象时时刻刻都伴随在我们左右。因而,心理学家相信,通过科学方法的检验,心理最终可以为人类所认识。
人类的心理问题,既可以显示于外,也可以隐藏于内。虽然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息,却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人在努力想事情的时候会紧皱眉头,无计可施的时候往往会抓耳挠腮,遇到生气的事情常常会跺脚、大喊大叫以发泄情绪,等等。行为虽然不是心理本身,却可以通过形象的方式外显人的心理。故此,对表情和行为的探查,可以帮助人们间接地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人类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神经元,其中,植物性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应付紧急突发事件。如果一个人正在搏斗、挣扎,或者他的内心正经受着愤怒和恐惧的侵袭,交感神经就会立即反应,令心跳加速,更多的血糖会从肝脏被释放出来,以供肌肉的使用。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暂时停止或减弱,从而使全身肌肉运动起来,保护安全,应付危机。
这一点,可以被用来侦破刑事案件。
1999年,一名被称为“千年轰炸者”的恐怖分子信息被美国有关部门截获。但实际上,这次截获是意外的,而且是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到达美国本土之前。在入境检查时,美国特工发现一个人汗流浃背,神色慌张。经验丰富的特工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叫阿默德的人是由于一种深切的恐惧心理驱使,才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他有什么猫腻儿吗?特工命令他下车接受询问。就在这一刻,阿默德突然做出想要逃跑的姿态。尽管是下意识的,但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很快被拘捕,而且从他的车子里查到定时装置和炸弹。铁证如山,阿默德不得不认罪伏法。
无独有偶。福州市公安局盗窃犯罪侦查中队中队长李鑫,也是一个能利用罪犯微妙的表情变化破案的高手。他曾5次荣获个人嘉奖,并于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他的本事,就是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来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找出他们的破绽。
一次,他遇到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女犯罪嫌疑人。那是2011年4月,他们接到报案,一个老大爷的存款被人分几次盗走,涉案金额达30多万元。李鑫和同事经过现场查看,发现老大爷家的门没有被撬过,窗户也没有被闯入过的痕迹,而且老大爷一直都把存折带在身边,可存折里面的现金怎么会失踪呢?这个案情十分诡异,令人费解,李鑫也是头一次遇到。经由排查,他和同事们把重点锁定在老大爷家里工作多年的保姆身上。
他们把保姆叫来接受调查,保姆面无惧色,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偷的。“你们污蔑我,我要起诉你们。”保姆反咬一口,气势咄咄逼人。后来,侦查员把调查得来的情况反映上来,原来这个保姆是个赌徒。
李鑫和保姆面对面坐在审讯室里,他看到保姆头微微向上扬,嘴角露出十分自信的微笑。他观察这个保姆,笑容里有轻蔑、有不屑,再配合同样的动作,显得并不自然。因为按他的经验分析,清白的人不可能只说这两句话就完事了,肯定会提出一些观点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无罪。李鑫知道,她是在赌,赌警方没有证据证明她的罪行。她以为已经把所有证据都销毁了,所以才这么自信。
接着,通过侦查,同事们发现,老大爷的定期存款每次被取走之前,这个保姆都会拨打相同的电话。这个反常的情况让李鑫感觉找到突破口了。
他对同事们说:“这个电话号码不能直接给她,因为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来个出其不意。”他和队友准备了一连串与电话号码无关的问题,一个一个提问,让保姆回答。就在问答进行的时刻,李鑫突然说出一串数字,然后冷不防问:“这个号码是谁的?”保姆脱口而出:“那是做假证的电话。”李鑫听了,大喜过望。案件基本上水落石出了。据办假证的人交代,保姆每次打电话都是让他伪造一本存折,然后在老人熟睡的时候把存折掉包,再到银行把钱提出来。
面对做假证的人的供述,保姆不屑的神情虽然还挂在脸上,但破绽已经被彻底揭穿,伪装也被击溃,脸色不由变得惨白,嘴角也微微发抖,跟当初气势汹汹的样子相比,只剩下愁云惨雾,垂头丧气了。
显然,若是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表情神态的细致观察,李鑫不可能掌握她的心理状态,也就不可能推断出她的疑点,从而找出破绽,将其击溃。表情对刑侦工作的帮助果真很大。
1952年,科学先驱保罗·麦克林提出,人类大脑由三部分构成: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哺乳动物类脑是一个诚实的大脑,它从不会说谎,而且全天候不间断地工作。它帮助人类做出条件反射,不假思索。因此,它对周围环境讯息的反应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前文提到的那个恐怖分子流汗、下意识逃跑等反应,都是由哺乳动物类脑操纵的。
而独属于人类的脑部——新皮质就不一样了,它比较诡诈,会说谎,更能识别谎言,它负责记忆、高级认知和思考。它最善于欺骗和说谎,但却帮助人类创造了文明。人类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当这两种元素在大脑皮层产生后,会沿着皮层向附近区域扩散,使这些部位出现同样的情形。
比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把一些相似的知识混淆,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会做出多余的动作,或者发脾气的时候那些不理性的冲动行为等,都是由于兴奋的扩散造成的。而抑制正好相反,比如在黑夜里看鬼片,发现自己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或者一时呆若木鸡,都是抑制过程扩散的结果。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都可以暴露出破绽,只要善于观察,这些破绽就能被找出来,从而判断别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