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楚先生,有一天事先约好跟几个亲戚在一家大饭店吃饭。中午12点多的时候,吃完了饭他便一个人在街上转悠,之后想打车直接回家。这时,一个女孩来到他面前,发给他一张精美的宣传单。这个女孩说,只要楚先生肯到他们美容店里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免费体验男士美容护理。
楚先生一听,比较有兴趣,最重要的是“免费”,便跟着这个女孩去了这家美容院。
一路上,他发现有十多个男男女女,都是这家美容院的发单员,纷纷向过路的人发放这种宣传单。在楚先生看来,这家美容院应该很正规,便更放心了。
可是大约30分钟过后,楚先生却出现在美容院门口,并且跟店里的美容师发生争执。原来,楚先生进入美容院后,美容师给他做了眼部局部护理。可是做完以后,对方却说用了店里的名牌面膜,需要楚先生支付100元钱。楚先生只想免费体验,并不想花钱,他要求美容师立刻把面膜给他洗掉。可店里的工作人员却说,不花100元钱也可以,但如果用专业拭纸来擦拭的话,需要他支付60元费用。
楚先生执意不肯花这个钱,因为美容院事先跟他说的是免费体验。美容院没办法,只好用手纸把他眼部的面膜擦掉。美容师又说,如果楚先生不用店里的产品,眼部会出现很多皱纹。楚先生毫不让步,说如果自己的皮肤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让店里吃不了兜着走。而当他掏出手机要把店铺的门脸拍下来时,有一个美容师连忙阻止,对他说:“别这样,她是吓唬你的!”
显而易见,楚先生的据理力争,避免了自己上当受骗。
除了年轻男女之外,老年人更是这些黑心美容院讹钱的首选。李奶奶是一位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儿女都在美国,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在南方某城生活,时常感到孤单。
2009年的一天,她被拉进一家门面不大的美容院做免费体验。这里的服务让劳累了一辈子的她感觉十分舒服。服务人员说,李奶奶可以办一张会员卡,就可以享受多款高档美容服务。于是她花了1万多元买了个去皱抗衰疗程,后来这家美容院的地点换来换去,名称也多次改变,但老板却一直是一个人。
李奶奶成了这家美容院的超级客户。每推出一个新产品,美容师们都会劝李奶奶要注意保养,要留住美丽和健康等。李奶奶的生活条件很不错,有很多积蓄,消费方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她也十分重视生活质量,享受这样亲情般的服务,对她而言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购买的美容产品越来越多。比如“十二经络磁疗”这个产品,价格就在14万元左右,火灸疗程价值在12万元,其他昂贵的美容项目更是鳞次栉比。但是后来民警们发现,这些美容产品只有简单的标识,并没有说明具有治疗的效果。而且,美容院从来没给李奶奶开过一次发票。
2014年,美容院准备给李奶奶庆祝80寿辰,又带她去看电影,又去吃饭,还盛情邀请她,说是让专家为她服务。美容师们把她围了个水泄不通,又送生日蛋糕,又送燕窝粥。有个据说是专家的人,指着她腿上的静脉说,她的瓣膜功能受损,有静脉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以后恐怕要截肢。
李奶奶听后很害怕,于是专家便跟她推荐美容院的特殊治疗产品,一种护理精油,说通过按摩,就可以治疗静脉炎。李奶奶听信了他们的哄骗,便花了30多万元买了150次养护产品。因为她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就由美容院员工护送,回家用员工带来的POS机刷信用卡消费。直到她信用卡透支,国外的儿子才通过银行短信得知这一切。
在几年时间里,李奶奶在美容院的哄骗下几乎买了店里全部美容项目,花的钱竟高达150万元,直到信用卡透支才被家人知晓。此时她追悔莫及,只想把自己的养老钱尽快要回来。她感慨地说:“我真是耳根子软啊。如果不是上次让我儿子知道了,我都不晓得这几年花了这么多钱!”
据医院的大夫介绍,美容院的说法十分可笑,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静脉瓣膜有没有问题,只能通过静脉超声予以确定,眼睛一看就能判断,那纯粹是瞎掰。如果老年人真的罹患此种疾病,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药品的价格也只有几元钱到几十元钱,绝不可能如此昂贵。美容院说通过精油护理就可以治病,纯属无稽之谈。最后经过调解,美容院同意退还李奶奶尚未消费的50万元钱。
美容院坑骗消费者的行为实在可气,并且也非常无耻。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需要注意,遇到街头发卡免费美容的人,一定不要轻信,最好是置之不理,否则你跟他们进了美容院,就等于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怎么填也填不满。
美容院讹钱大有无休无止的架势,你越是软弱可欺,他们越是变本加厉。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妨像楚先生一样,对他们态度强硬些,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类黑美容院只会抓住人们爱面子的弱点屡次敲诈,令人憋气窝火,并造成金钱上的损失。
3。无孔不入的房产欺诈
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不明朗,让很多人感到糊涂。一方面楼市降价潮令很多人认为楼市要跌;而另一方面,政策向房地产市场偏斜,又使很多人对房地产市场的涨势充满信心。
国外专家HarryDent认为,中国股民投资股票的比例只占个人资产的14%,而50%的收入都用于储蓄,并且这些储蓄的大部分还都投入了房地产市场。同美国的自有房屋占比65%相比,中国人自有住房的比率高达90%以上。可见,中国人对房屋这种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有多高。这并不奇怪,因为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确实是太火了。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价格涨了500%以上,是15年前的6倍。
正因为房地产市场在中国人眼中受重视程度高,是一块肥肉,所以,一些骗子便利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浑水摸鱼,欺骗他人钱财。对房屋格外重视的中国老百姓,也有很多都上了骗子的当,多年积攒的金钱血本无归。
小黄处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打算在2013年购房筹备婚事。他想,自己已经32岁了,过了而立之年,结婚以后赶紧要孩子,否则年龄再大一些,两代之间差距过大,对各方面都不利。
小黄的父亲老黄很支持儿子快些成家立业。他听熟人说,朋友圈里有个姓彭的人,是省委车队队长,门路很广,可以在公务员和官员小区购买到又便宜又有档次的房子。老黄便让儿子到彭某那里去求他帮忙买房。
这天,小黄经过熟人介绍,请彭某到一家饭店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黄才跟彭某提及自己想买房的意思。彭某故作深沉地答应着,说自己会尽全力帮忙。小黄一听,不禁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暗高兴,觉得这回房子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第二天,彭某就拿着一个房主的房屋转让协议和购房合同,以及其他的相关文件和资料来找小黄,说要领他去政府小区看房。这套房的面积是140平方米,价格只有3600元一平,条件又好又便宜。
小黄跟彭某一起看过房子后,感到特别满意,忙问彭某房产证如何过户等问题。彭某信誓旦旦地说,现在政府正在反腐,这个公务员小区的房屋正在甩卖,一些当官的都想把房子赶紧卖出去。他姥爷是这个乡的乡长,是这个小区房产证办理方面的第一负责人。小黄听后,满心欢喜,毫不怀疑地把19万元定金打入彭某的银行卡。拿到钥匙后,他和家人又投资了十多万元,开始大举装修。
装修完毕之后,小黄和妻子搬进新居,看到房子一派新气象,心里都很高兴。可是没过几天,房主找上门来,对他们说,合同上签订的租期已经过了,他不想租给彭某了。小黄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忙打电话跟彭某联系,却发现电话已经关机。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自己被骗了,于是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小黄被骗的事情传开以后,很多受到彭某欺骗的人都来公安机关报案,派出所一时车水马龙。民警们经过半个多月的侦查,查出彭某正在阜阳潜逃,身边还带着一个小三。民警们一刻都没有耽搁,立即赶往阜阳,在一个旅店把彭某和其情妇抓捕归案。
面对审讯,彭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他自己说,他是郑州人,2011年开始在一个公务员小区租了一套房子。在这里他听到风声,有人要将房子转让。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渠道骗点钱花花呢?
彭某一共租了10套房子,合同上定的期限都是5年。而且,他还把房主的各种购房手续和资料都骗来,然后在朋友圈中散布,说自己可以买到又便宜又好的房子。他还租来了卡迪拉克和沃尔沃,整天开着招摇过市,说自己是省委机关车队的队长,关系很硬。这样一宣传,加上想买房的人又非常多,他像搞传销一样,通过熟人关系传扬开去,许多人都登门拜访,求他帮助买房。
很快,他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如果有人对房产过户手续提出质疑,他就找出各种理由蒙骗,居然都混过去了。两年时间,他用租来的10套房子陆续骗了30多人,骗得钱款数量达600多万元。
其实,他的犯罪手法没有任何高明之处,只是面对虚高的房价,很多人都想占便宜,因而就放松了警惕,满心以为自己会捞到大甜头。没想到会落入骗子的手掌心,以致追悔莫及。
事实上,不但在买房过程中容易上骗子的当,在房产抵押和投资领域,骗子的招数一样是屡见不鲜。
魏某家住邯郸复兴区,本来在学军路有一套房子。从2008年开始,她把这套房子在银行做了抵押,把抵押得来的钱用于做民间借贷和其他生意。2013年,魏某生意赔了本,没钱还贷款,只得将房子移交给房产中介,以偿欠中介和银行的贷款。
4年前,魏某的女儿上电子琴班时,她认识了郑某夫妻俩。几个人你来我往,慢慢变得熟络起来。郑某夫妇也是很着急赚钱的人,在听说魏某做的生意里包括民间借贷后,他们显出浓厚的兴趣。魏某添油加醋地对他们说,做这个生意可以得到高息利润。
2013年9月30日,郑某夫妇把4万元钱转给魏某,想试一试她到底能不能帮忙赚到钱。过了不多久,魏某果然给了他们4000元的利息收入。郑某夫妇一看,不禁红了眼睛。这样赚钱肯定是比银行利息高多了,而且比其他投资的收益也高,还省劲,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们对魏某的信任度大大增加。
魏某为了让郑某夫妇放宽心,特意花费200元钱办了一张假证,做成一本和自己原来在学军路那套房产相似度极高的假房证,给郑某夫妇,就当是抵押在他们那里的保证。
过魏某的房产证,郑某夫妇对其更是笃信不疑。两口子都想借魏某的门路再多捞些钱。2013年年末,在魏某的介绍下,他们把自己的房产给银行做了抵押,然后把抵押得来的款项共计23万元转到魏某户头,并且在随后的两个月又断断续续转出7万元,都落到魏某名下。后来,他们又被魏某先后十多次骗取钱财,累计金额达到35万元。
过了一段时间,郑某夫妇感到手头很紧,并且也比较担心魏某可能赚不到钱,于是就向魏某索要本金。魏某一次次推搪,可是借口却越来越不圆。郑某夫妇开始对魏某产生怀疑,就把魏某交给他们的房产证带到房产局核实。这时,他们才发现房产证不是真的。他们立刻报警,经过公安机关鉴定,这本房产证确实是假的。
经法院审理判决,魏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万元,同时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