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孩子自己带好还是父母带好 > 第七章 学会赞美你的孩子(第1页)

第七章 学会赞美你的孩子(第1页)

给予孩子足够的期望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

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询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为难父母,后来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

儿子忧郁地嘟囔着。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

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有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得到的吗?”

儿子困惑地看着爸爸。“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10年,才把钱还清……”

你的期待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生都决定在你手中。你选择让他成为“最幸运的人”还是“最不幸的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以下的实验。这位心理学家请小学的老师对孩子们做一种特别的测验,借此就能够预测孩子的将来。当然,并没有所谓能够预测“将来性”的测验,实际进行的只是普通的智能测验而已。也就是说,老师们在一开始就受骗了。根据测验的结果,把认为“将来性”不错的孩子的名字列举出来。

但是这个结果并未公开发表,只有老师们知道而已。一年以后,让同样的孩子们再做一次智能测验。结果发现上一次做测验时,被认为将来有希望的孩子的智商,比没有被列举出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了许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要如何解释呢?

老师们在心中会想“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努力教育他”,但是并没有对孩子这么说。可是,任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会改变,这种改变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原本认为他是“静不下来的孩子”,可是因为测验结果良好,也许老师会认为“他是一个对于各种刺激都能够产生敏感反应的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也就是说,如果认为这个孩子具有“将来性”,则老师的看法会对孩子造成良好的影响。这位研究者将此效果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生长于塞普鲁斯的年轻天才雕塑家,他天生讨厌女人,本来想一辈子不结婚,但后来却爱了自己所雕出的女人。皮格马利翁持续看着由大理石所雕塑出来的美丽女郎,不断奉献自己的爱,爱神维纳斯觉得他很可怜,于是给予石雕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以好的“眼光”来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反的效果。亦即如果以“蠢蛋”、“没办法”、“真糟糕”的心情来看待孩子,则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看法,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原本应该伸展的芽,也会被摘除。无法得到父母期待的孩子,健全的成长会受到妨碍,无法充分地适应社会。

不论周围的人对于孩子的看法如何,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抱有期待之心,认为“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发展”,如果连父母都放弃孩子,那么孩子就彻底失去希望了。给予你的孩子足够的期望,他也会成为“最幸运的人”。

好爸爸绝招:

教育是一种信念的延续,对孩子的成长抱有希望。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精神上鼓舞他前进。

不要把你的消极情绪带给孩子,更不能打击孩子。

多给孩子讲述励志故事,同时滋养自己的心灵。

2鼓励和夸奖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小青6岁了,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试着自己整理过床铺。有一次,她把毯子在床上铺好,父亲老李见了,就说,她铺的床真好看。第二天,小青不但把毯子铺好了,而且还整理了枕头,她母亲又夸奖她干得真漂亮,又有进步了。接连这么几天,小青不仅把床单、毯子都整理好了,而且最后连床罩也收拾好。对于小青来说,虽然床铺没有像军营那样整齐,但也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父亲对她的行为高度赞扬。

小青与哥哥大庆一样,每周都要参加全家的大扫除,而且父母亲都会给他们明确的分工。如果不能完成任务,那下个星期的零花钱就可能拿不到。有时大庆很生气,爸爸总会给他派更多的活儿,而小青的很少。大庆就整天想方设法收买小青,让她帮他干活,不过小青可不会作无偿劳动,大庆必须用玩具、卡通书或自己的零花钱作为代价。不过,如果被父亲发现,想抵赖也不成了。

一般的父亲们都知道,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要有耐心与毅力,只有父母能坚定不移,孩子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下去。这些习惯常常是很小的事情,比如饭前洗手、给爸爸妈妈道晚安。通常当孩子学会一种小把戏时,常常会乐得手舞足蹈,过一段时间当他不再感到好奇,没有新鲜感时就不想再坚持,而是又去寻找另一种有吸引力的东西。这时你就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学会就算结束,而是要保持下去。有时孩子也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家长希望他们保持良好习惯的迫切心理,只是要顽皮一下,尝试一下,看看他不遵守结果又能怎么样。当父母不再坚持时,他自己也觉得无聊,这个好习惯就会中途废弃。

但是,怎样做才能使这种无聊感变得有意义,并且使他们保持得更长久呢?

儿童教育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塑造儿童的行为习惯,照顾他的自尊,鼓励与适当的夸奖最好有效。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期望的行为最终是什么,并指出这种行为的重要性。在上面的例子中,父亲对小青自己能整理床上的用品表示赞赏,其实就指出了一种期待的行为,并对之给予正面的评价。小青铺好毯子,父亲就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没有太多的赞美或奖励。实际上,你无需做的太多,只需要简单的一句就足够了。

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忍不住而代替儿童去做某种行为。父母亲如果停止传授而亲自动手去做,这实际上只能起相反的作用,强化他们的懒惰和无责任心。所以,即使是小青为了整理好她的毯子而花了不少功夫,父母亲也决不应该自己取而代之。如果你不注意这个问题,则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会助长儿童不负责的态度。另外还要确保强化足以强大并保证能持续足够的时间,以使学习过程真正有可能开始,而不是每一次都从零做起。比如小青的父亲把周末的大扫除任务与下周的零花钱直接挂钩,这就是个不错的主意。这种强化足以让小青与大庆自己完成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大庆不可能连续两三周不用零花钱而把它们作为劳动报酬全部给小青。这样,强化物(零花钱)就足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很多父母面对习惯不好的孩子,总是采取先批评的方式,先挑出孩子们一大堆错,指出差的地方,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样努力也没有用,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看了以上这个故事,你应该明白,这是不对的。

这就是我们想要告诉你的,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学会期待。

好爸爸绝招:

该由孩子做的事,由孩子自己努力完成,不可由大人取而代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