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情景只能在美国西部牛仔的身上看到,犹太人十分重视合作,他们认为,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是成功的一半,不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生活中。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不要鄙视任何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在有钱和有时间的条件下创造奇迹。
10人即为共同体
有个小贩在大街上边走边叱喝:“有人要买人生秘诀吗?有人要买人生秘诀吗?”街上的行人一听,纷纷向他拥来,其中还有几位拉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要买他的人生秘诀。小贩说:“使人能真正活下去的秘诀,就是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舌头。”在犹太人的寓言中,类似的劝诫别人用舌头(讲话)时多加小心的故事、格言不在少数。《塔木德》中说:“舌头这个东西,说它好,没有比它更好的;说它坏,没有比它更坏的。”舌头坏的地方,用一位拉比的话来说,就是“会招致别人动怒或不和”。正因为“言语不慎”对外会造成民族纠纷,对内会造成自己人不和,所以,犹太人非常注意管住自己的舌头(犹太人不轻易谈钱,恐怕也属于舌头管制条例中的一款)。而一旦在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因言语不慎而失和的情况,失言者往往会尽可能地向对方道歉,请他原谅。要是对方接受了道歉,并表示宽恕,那自然是一切都算了结了。
然而,要是当事人执意不肯原谅,那又怎么办呢?在这一点上,犹太人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这个“言语不慎”而又得不到当事者原谅的人,会转而去询问其他10个与此毫无关联的犹太人,把前前后后的经过向他们作出说明,并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向他道歉,但对方仍不肯原谅,然后问这10个人他们是否能够原谅他。要是他们都同意原谅他的话,那么无论当事人的态度有无变化,失言者都毋须再于心不安,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原谅。要是在失言者向他道歉之前,当事人已经死了,那么,失言者也可以请10个犹太人一起来到死者的墓前,当着大家的面向死者乞求原谅。要是这10个人原谅了他,那就等于死者原谅了他。犹太人别出心裁地想出这么一个摆脱一方当事人的方法,给予失言者以解除怨结的机会。所以,这10个人就可以做主的办法就有智慧在里面了。之所以规定要10个人的原谅才可以代替当事人的原谅,是因为在犹太人看来,9个人以下(包括9个人)只能是个人,而10个人就是集体。10个人是犹太人结成共同体的“法定最少人数”,有10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会集”。所以,10个人的态度就是犹太人集体的态度,10个人的原谅就是犹太人集体的原谅。这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犹太民族的存在和集体的权威始终高于犹太人个人,犹太共同体有权干预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免它造成集体的分裂,贻祸全体犹太人。借用另一则寓言来表达的话,就是:犹太人个人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就是对犹太民族的所为。
有一艘船载着许多人在海上航行。旅客中有个人拿起锥子在自己座位下挖了一个洞。旁边的旅客见状大吃一惊,纷纷责备他。他却说:“这是我的位置,我要干什么,你们管不着。”结果,没有多久,洞凿成了,整艘船也随之沉入了海底。所以,《塔木德》教导说,每个犹太人都要自觉地从它们会给犹太民族整体带来什么影响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正由于这个道理,犹太人在请求赦免罪过时,不说“我”怎样怎样,而一定说“我们”怎样怎样。因为哪怕是自己一个人犯罪,犹太人也必定认为是集体犯的。在他们看来,犹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自己犯了罪,也就等于全体犹太人犯了罪。所以,必须从“我们”的立场出发作出忏悔,请求赦免。反过来,自己虽然没有犯罪(比如说偷盗),但如果发现了某个犹太人的偷盗行为,发现者自己也必须向上帝谢罪。“因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够,所以别人才会去偷盗。”这不是犹太人习惯于自虐,而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由这种意识生发出来的民族责任感,是一种较单纯的地域纽带坚韧千百倍的“道义”纽带,而这种“道义”纽带又仅仅需要“10个人”就可以编就!流散的犹太民族真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民族!
重视团队精神
犹太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于集体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民族。其影响世界的两大巨著《圣经》和《塔木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犹太人的合作往往是几十人或上千人的合作,这就使人不得不对这种集体精神大加推崇。而犹太人超凡智慧的原因之一,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也许是共同的厄运和压力的缘故吧,许多犹太人的交往往往局限于一个很小的朋友圈子中或犹太同胞中。尽管这种圈子有时过于封闭,但仍使许多著名的犹太人彼此颇为熟识,成为学术上的知己对手,促进相互的交流和竞争,同时促进了共同发展。这或许又是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马克思、拉萨尔、伯恩斯坦、卢森堡都具有犹太血统,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或斗争,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弗兰克、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赫兹一度曾是要好的朋友和论敌,他们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整个人类的科学进步。此外,西拉德、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特勒也曾是要好的朋友,正是这四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制造出了世界上的原子弹和氢弹。卡西尔是西方学术界的哲学泰斗,被誉为“符号
学大师”,其成功和他的老师、另一个犹太哲学家柯亨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著名犹太文学大师茨威格是弗洛伊德很要好的朋友,从其作品中不难窥出弗洛伊德的影子来。在经济界,犹太大亨的这种倾向就更明显了,他们的生意伙伴一般都在犹太人中间选择。萨尔诺夫、迈耶、威廉·佩利、凯瑟琳·格雷厄姆等曾是最要好的朋友和生意对手,彼此在友谊和竞争中发财。美国好莱坞的巨头高德温、梅耶、派拉蒙公司等五大电影公司,都是犹太人的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好莱坞。
有一句犹太格言:予人幸福犹如喷洒香水,喷洒之时自己也会沾上几滴。
从前有一个驴夫,赶着一只驴和一匹骡子,这两只牲口身上都背着很重的东西。那驴子在乎路上行走的时候,还不觉得怎样,到了山间陡峭的小路上时,觉得非常吃力,便请求骡子能替它分担一小部分。但骡子理也不理。不久,驴子筋疲力尽,累死在路上。在这荒山僻野,驴夫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驴子所背的东西都加在骡子身上。骡子叫苦连天,懊悔莫及,它说:“我该受罪,如果在驴子求我时我能稍微帮助它一下,我现在也不至于背着全部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与人共事,切记“助人即自助”。自私是互助的最大敌人。
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事情只有人们相互合作才能做成。而所有成功人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注重团结协作。
其实,很多时候与人合作,并不意味着自己吃亏。因为与人团结协作就是强大自己,与人团结协作也就是帮助自己。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郡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郡有4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食物、刀、叉与那些4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长的把手根
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方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应该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竽,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吃完鱼后,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维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于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合作才能生存的例子。在现实里,或许你掌握了生产某个产品的关键技术,他掌握着这个产品的原材料,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想发展的最好方式就只有合作了。如果都想独自发展的话,结果可能就是都无法壮大起来。
注重别人的意见
两千年以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在耶稣出生的两千多年前,埃及阿克图国王,给予他儿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们极为需要这项忠告。阿克图国王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换句话说,不要跟别人争辩。别说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运用一点交际技巧。因此,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切记:“尊重别人的意见。切勿指出对方的偏激。”不论你用什么方式指责别人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这会使他想反击,但绝不会使他改变心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看法,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所以,永远不要这样开场:“好,我证明给你看。”这句话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这是一种挑战,会挑起争端,在你尚未开始之前,对方已经准备迎战了。笛尔是一位建材商人,他的竞争对手到处散布笛尔的公司信誉不好,材质低劣,即将破产,致使笛尔丢失了一份10万块砖的订单。笛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事很凑巧,这一天,笛尔接到一个建材商要一批建筑用砖,他提出的型号自己公司里没有,而说自己坏话的竞争对头那里却有。“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这使笛尔感到为难,是告诉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最终,笛尔还是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位竞争对手的家里,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笛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笛尔。笛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谎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笛尔的心情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阴霾也获得了澄清,俩人的关系也向着友好一面迅速发展。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公司的工程师。他向公司代表提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怎样提高员工工资的方案,但他没听别人的意见,使他的方案没被通过。他说:“我太忙于为我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我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我深深明白我所犯的错误。”
“不久,我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中,我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每个要点,在适当的时候,我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我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我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却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我现在深信,如果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想学习一些有关做人处世、控制自己、增进品格的理想建议,那你就向富兰克林学习吧。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擅长交际的外父家。当富兰克林还是年轻人时,有一次,一位老人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弄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是,他接受了那次惨痛的教训。他已经够成熟、够明智,以至能领悟也能发觉他正面临社交失败的命运,他立即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性。“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
以别人的利益为先
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就要对我们的人际关系负责。对关系负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当中,生活在组织当中,无论组织的成员或自由工作者,大多数人都与他人共事。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而获得成功。
关系的责任,可从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先要认识。每个人都是与你一样的个体,所以你必须了解共事者的长处、做事方法与价值观。听起来很容易,然而认真听进去的人却很少。举个常见的例子,某人在第一个职位亡习惯写报告,因为当时的上司是个阅读者。换成倾听者型的上司之后,他继续写报告,报告不受重视,上司渐渐觉得这个人愚笨、无能又懒惰,注定他的失败厄运。假如这个人认真研究新上司,分析新上司的做事方式,本可避免这样的下场。你的上司不是组织图上的一个职衔。他们也是人,同样有权利按照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工作。观察、了解他们的工作方法,探询上司的长处是什么,他如何工作并获致得成效,他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调整自己,让上司能按他的方法更有效地工作,正是部属的责任,也是“管理上司”的秘诀所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工作同事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每个人也都有权按自己的方式工作。重要的是他们的表现,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不是他们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了解与自己共事的人,了解自己的上游工作者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并善加运用。工作上的关系,建立在“人”上的基础、与“工作”上的基础同样重要。
第二个部分,是要负起沟通的责任。在思考了“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等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问:“谁必须知道这些?谁的工作必须依赖我?我的工作又必须依赖准?”同时让他们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
中世纪时期,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人从事同一种行业,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种植同样的农作物,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工作都了如指掌,从来不需告诉别人他做什么,也不需要问别人在做什么。而少数特别行业的人如专业人员,独立工作者,同样也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他在做什么。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与他人共同工作,分担不同职务与责任。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一位业务出身的营销副总裁,他熟悉销售工作,但是对于定价、广告等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他可能一窍不通。所以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必须让这位副总裁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理由,工作方法,以及预期目标。如果副总裁对这些高级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不了解,错并不在他,而在这些人本身,因为他们没有尽到教育副总裁的责任。相对地,这位副总裁的责任,就是要让所有的共事者了解他对营销的看法,他的目标,他的工作方法,他对自己与对其他人的期待。
即使是完全了解“工作关系”重要性的人,通常也,不会告诉他们的同事,同时也不会问他们。因为他们害怕被认为冒昧,过分好奇或是愚笨。他们错了!任何人对他的同事说:“我最擅长的……我的工作方法是……我的价值观是……我想专注的贡献是……我所期待的结果是……”所得到的回报总是:“这真是太有帮助了!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要求跟他一起工作的人,调整他们的行为,配合知识工作者的长处与工作方式,而他所得到的回馈总会是正面、肯定的。
在今天这个社会,组织的基础不再是权力,而是信赖,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并不必然表示互相喜爱,而是代表互相了解。因此,对关系负责,建立组织的互动和融洽,能更好地为管理自己和组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