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驾崩后,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登基。”
“崇祯皇帝上台后铲除魏忠贤一党,大快人心,但由于万历和天启给崇祯留下的烂摊子实在难以弥补!”
“再加上崇祯的执政能力不如朱见深和朱载垕等帝王,以及崇祯性格的刚愎自用,明王朝在崇祯这里走向了终结。”
刘强感慨道:“在崇祯执政的那十七年,那真是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啊!”
“崇祯帝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了,他于18岁接手其兄朱由校的皇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心想把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光复强大,然而此时的国家已是内忧外患、积难重重,像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不是几味汤药就可以挽救的了。”
“究其根本原因大概就是,天灾,瘟疫,民变,外侵,君臣离心,还有最后的穷!”
“那就先说说天灾!”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里,中国北方蝗灾旱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饿死者无数!”
“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尤其在陕西,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再来说说瘟疫!”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为死的人太多,每年都有人感染瘟疫!
“就在崇祯十三年,河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鼠疫,那时被百姓称为疙瘩瘟!”
“由于当时医学条件限制,再加上旱灾、蝗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瘟疫便蔓延扩散到北京、山西、陕西等地!”
“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到崇祯十七年秋,累计死亡民众达千万人以上!”
“关于民变,那就更好理解了!”
“从崇祯元年起,在旱灾、蝗灾和官府的压榨下,陕西等地终于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高迎祥为起义军领袖的第一代闯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义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至崇祯八年,全大明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已发展至十三家七十二营,他们在河南荥阳集会,并攻下了南直隶凤阳,甚至还挖掘了朱家的祖陵。”
刘强看着对面的老朱,此刻的老朱神经已经大条到麻木了!就算听到再劲爆的消息,也不能使他动容分毫!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续称闯王!转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直逼京城,声势浩大!”
“再说外侵!”
“从万历十六年开始,盘踞在东北的后金就不断南下,侵犯明朝边疆。”
“抚顺,沈阳,辽阳,相继沦陷!”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
“广宁之役,明军大败!”
“先是后金统领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公开起兵反明!”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被袁崇焕重伤后死亡!”
“继任的皇太极,在1636年于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继续南下攻明!”
“不过,数次都被蓟辽总督袁崇焕打败!”
“崇祯三年,袁崇焕遭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
“到崇祯十六年时,皇太极用十余年时间,逐渐统一了明长城以北的广袤地区!”
“其中包括内蒙古、东北、北至外兴安岭以北、西起贝加尔湖、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间的疆域。”
“自此皇太极再无无后顾之忧,开始对明朝的江山虎视眈眈、伺机夺取。”
“至于君臣离心,那就更让人无奈了!”
“崇祯多次与大臣商量改革之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