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聪明做人 > 第5章 深藏不露低调做人(第4页)

第5章 深藏不露低调做人(第4页)

善于藏巧是致胜的关键。不懂得藏巧,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人若有这样的手段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

7.一半多于全部,隐藏胜于尽显

密藏不露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更是糊涂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法则。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浅薄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讷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

有—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他以这样高的学历,这样简直是最“吃香”的专业竟然找不到一个职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无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最愚蠢的办法: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人员,这当然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所能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向他询问,这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博士成功的秘决是:“忍智藏锋,以退为进”。公司是私人的,老板不会惧其“震主”,但底下的人未必和老板同一心情所以当他过早地亮出博士证时,连工作都找不到。那么,找到工作后又为何不马上亮出来呢?因为这时他已经学乖了,一是难保同事对他不会嫉妒,二是老板没有发现他的才干,如何用他仍在两说,直到老板对他完全信任,他才亮出证来,这时无论别人对他怎样都已不能动摇老板对他的信任了。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失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作好!”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评价会大不相同。

某高校,一个系里有两位成果颇丰的青年教师,一个爱吹嘘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又发表了几篇几篇文章,学术成就多高多高,另一个人几乎总是回避关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多不怎么样。其实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都已崭露头角,而后边的那个人的文章更经常成为学术界评议的对象,但他始终不吹嘘炫耀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抱着一摞杂志到系里申报职称,别人却说:“你整天吹嘘炫耀自己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数目早就远远超过这些了,怎么才这么多。看看人家,平日一声不响,谁能想到他会发表这么多文章呢?”尽管两人数量差不多,但后来还是第二个人先晋升了。

待人坦诚,心直口快并非不好,但事实证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别人,既没能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不太聪明。你无意中说了别人什么,但别人常常会记忆一辈子,到适当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或有意识的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说“口无遮拦”,坦荡如底,是一个人的好处,也是一个人的致命的弱点。

密藏不露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别人怎么攻击你呢?如果你不说让人讨厌的话,别人怎么会报复你呢?古人说:“三缄其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妄言乱语。“祸从口出”,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怎么会没有秘密,怎么能不守秘密,随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实,受制于别人呢?很多情况下,不装糊涂就办不成事,更办不成大事。实际上,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须知你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知道有些动物在不断进化中,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发展成种种保护色,即能在不同环境中使自己变换不同颜色,同周围的色彩一致,从而达到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并攻击弱者的目的。动物尚知如此,人,怎么能在人面前完全暴露自己,成为“不设防城市”呢?

糊涂哲学: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隐藏胜于尽显。

8.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变成一个无逢的“蛋”,是为了免受苍蝇的叮咬。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级,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还不成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

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皇上准备任用窦婴,太后多次向皇上提出:“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相。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卞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张蕴古,说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

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才知道张蕴古是冤枉的,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

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义,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出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功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纵观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若一时气怒,不仅伤身,还会为日后成大事设下重重“关卡”。

喜怒形于色,不仅不利于人,更不利于己。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什么事都藏不住。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裒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于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

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

“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这些违背你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这点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正面的争论和充满着诚意,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且你也会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

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带感情色彩,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糊涂哲学: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情绪激动,指手画脚,就会把本来可以办成的事办不成。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便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懂得深藏不露、低调做人的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古语云:猛虎藏于山野之中,伺机而动;俊才隐于众生之中,待机而行。是故真人杰也,不彰,不矜,不显,不明,不扬,不呈,如此则外可保其才,内可养其性,为凡人所不能为之事,成凡人所不能成之大业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