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太平坐在大帐内盯着地图,心中却默默算着日子,不知道自已老爹现在怎么样了。
他在出发前就收到锦衣卫探子来报,大将军蓝玉在罕东新筑的城内粮草已然不多。
自从晋王接管嘉峪关后,给大将军的粮草供应从月供,直接改成半月一供。
最后,直接改成了三天一供。直到突然断供,并关闭了嘉峪关。
他并不担心鞑靼和瓦剌联手围困蓝玉,他担心的是城中断粮。
毕竟粮草充足与否,决定了军心是否稳定。
但他还是低估了他爹洞察力,在晋王进驻嘉峪关后,他就察觉要出问题。
他一边减少大军每日粮草供给,另一边去各土司处购买粮食。
并且把新招募的那些土兵,全都打发回去了。
因为这些都是各土司的兵,战斗力不强还不忠于大明。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饭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还不服管教。
留在这里,就是定时炸弹。
现在晋王来了嘉峪关,限制了他大军的粮草供应。
说明当今陛下要动手了,他不能掉以轻心。
只要城内不乱,凭着手里的十万大明精锐,他并不太担心。
只是粮草问题,实在没什么好办法。
那些土司,眼瞅着要过冬了,都不肯卖粮食给他。
蓝太平临出发前命锦衣卫给他送信,表示自已会率军前去接应他。让他爹固守不出,以减少损失。
他现在也不确定,这封信送到蓝玉手中没有。
一切,只能看天意了。
西番罕东的土城,持续一天的喊杀声,随着太阳落山也跟着停止了。
这已经持续快半月了,每天从日出厮杀到日落,瓦剌和鞑靼如同上班打卡一般。
他们就一个目的,慢慢耗死明军。
城内的帅府里,一名男子大马金刀的坐在帅案后。
此人身长九尺,面赤红,身穿金色宝甲。
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明史》里描述,“玉长身面赤,饶勇略,有大将才。”
而在帅案前的大厅内,则站着十几位身披铁甲的将军。
他们虎背熊腰,满脸凶煞,浑身上下散发着杀气,却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
没错,这些人都是蓝玉的义子们。
“嘿嘿,娘的。难道老子要交待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