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时间,我也会派人去。”
听到韩烈这番话,李元忠欣然笑道:“这是自然,到时候我会安排船只,让他们从安山闸走水路,直达济宁码头。”
跟李元忠聊了好一会,韩烈见时候不早了,估计严忠,应该快回来了,遂返回大堂而去。
果然没过多久,严忠精神抖擞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庆之,正如你所料,何文涛畏罪自杀,朱知州虽然生气,但看在县丞吴有方,呈上的供状和你带来的赃银。”
“加上我亮明了身份,表示这事是锦衣卫上差,陆明大人接到的线索,安排审查的案子。”
“朱知州见供状和证词清楚,又有赃银为证,表示这事他会秉公办理。”
严忠边说话之际,韩烈早已经递上一杯温茶。
“恭喜大人,接下来可以放开手脚,着手整顿军务,肃清境内匪患,建功立业不远矣。”
韩烈在他说完之后,笑着恭维了一句。
喝了茶润了润嗓子的严忠,放下茶杯笑道。
“庆之贤弟,莫要恭维我。”
“今日这一切,还得感谢贤弟你啊。”
“还有你姐夫李元忠,办事严谨,为人踏实,是一把好手。”
“今后军中练兵事务,我准备全部交给他,这样我就空出时间,整顿军务,梳理千户所的军田。”
“另外,明早我决定亲自回一趟兖州府,把银子送到陆大人手中。”
“为你疏通一下关系,把那个有功的吴有方,扶上知县位置。”
“这样以后你在鱼台,就会少一些掣肘。”
严忠这番话倒是肺腑之言。
武官在地方的职权,几乎是微乎其微,他现在是正五品的千户。
可要是没有锦衣卫百户的身份,他去拜访从五品的知州,人家几乎都不鸟他。
五品知州这样的官职,在大明已经属于中层官吏。
锦衣卫这个身份,其实无法对他们起到威吓的作用。
因为一州知州,他们可能是从翰林院,或者六部朝官外放历练,要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就更不怕锦衣卫。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即便是锦衣卫,对于他们,只有监督权。
若没有皇帝旨意,锦衣卫也没有权利缉捕审查,他们这些五品以上的官吏。
“多谢大哥照拂,小弟感激不尽。”
见严忠这般维护自已,韩烈发自内心的表达了感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