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出人意料,相谈甚欢
马宁是宁夏固原人,属于回人,他的祖上一直在固原和延绥镇从军。
此人身高八尺,面容消瘦,皮肤黝黑,尤其是额头上那条如蜈蚣一般,约有手指般长的刀疤。
一看就是刀伤,虽然影响了他面容,但身为一个将军,这样的伤疤,显然是功绩的证明。
历史上的马宁,在大明一朝,从把总一路做到副总兵。
大明国亡后,也就是满清顺治二年,他在陕西投降清廷。
被编入满清汉军正白旗,随后参加了镇压陕甘宁农民反清战斗。
不久随吴三桂进入四川,在征伐贵州、云南之中屡立战功。
先后历任湖广提督,山东提督,一直活到七十多岁,晚年更是被加太子太保致仕。
虽然在乾隆年间,被编入了贰臣传,入了汉奸名单。
但马宁的结局,显然是不错的。
后半生的功绩,也是可圈可点,算得上是战功赫赫。
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一员将才。
而且他是在崇祯自缢,大明亡国的第二年,这才投降了建奴,虽然气节有亏,但也算不上一个铁杆汉奸。
最起码他要比总动投降的许定国,还是要有一些骨气。
韩烈的前世是一个历史考古学者,明末的一些人和事,他确实比较熟悉,记忆也较为深刻。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把所有人物都记得一清二楚。
眼前的刘汉儒和马宁,在明末时期,都不算出名的人物。
刘汉儒虽然早年担任过四川巡抚,但后来被免官,做了多年的冷板凳。
历史上他在大明亡国前,一直都没有担任过实职和要职。
直到明亡之后,满清入关,他才在顺治元年(1644)五月,被满清朝廷,招纳并任命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其子刘楗也在顺治三年,才高中进士,之后更是做到刑部尚书的高职。
而刘汉儒的外祖父李松,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刘汉儒一族也称得上是官宦世家,属于比较有才能之人。
但因为在满清为官数年,因为颇有政绩,刘汉儒在乾隆年间,同样被编入贰臣传,成为汉奸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年间编的贰臣传,虽然是一部贬义的官方传记。
但是能够上榜的官吏,却都是投降之后,对满清立国安邦,立下过赫赫功绩之人。
其中最有名的人,莫过于洪承畴,钱谦益,孔有德,祖大寿,以及龚鼎孳等人。
不得不说,这些人在大明之时,都是赫赫有名之人,投降之后也是功绩不凡,可死后却都上了贰臣传。
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
乾隆这一手,要是他们死后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亦或者在地下找乾隆理论理论。
“长平侯,本抚此次赴任,陛下特意让下官,带来口谕。”
“以及皇后和公主的家书……”
落座之后,刘汉儒与韩烈寒暄之下,遂把崇祯的口谕,宣读了一遍。
口谕内容倒也简单,就是安抚和鼓励之语。
“多谢刘抚台家书,请受本候一拜。”韩烈领旨之后,接过家书,连忙表达了感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