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收复中原的战略部署
“关于财政问题,下官身为户部尚书,倒是有些发言权。”
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姜曰广,拱手一拜,起身说道。
之前的户部尚书一职,是倪元璐兼任,自新帝永历朱慈炤继位后,倪元璐出任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之后,就不再兼任六部官职。
韩烈原本是想让曾樱兼任户部尚书一职,但是倪元璐力主推举姜曰广为户部尚书。
倪元璐的理由很充足,姜曰广有主管财政的经验,为人正直公允,由他掌管户部,必然可以改善财政问题。
因为倪元璐的强硬态度,韩烈也只得同意。
“姜阁老尽管直言,吾当洗耳恭听。”
韩烈面露微笑,目光平静的看向对方说道。
“今夏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地,夏粮做到了自给自足,赋税钱财除去开支,盈余一百二十万三千五百四十八两九钱。”
“湖广两省和江西,调拨粮食亏损十二万一千二百石,银钱亏损三十万五千九百二十三两二钱。”
姜曰广不愧是博闻强记著称,各地的钱粮数据,在他口中可谓是信手拈来。
“山东,徐州,淮安、凤阳四镇,钱粮皆有大将军府收派开支,不计入户部财政统计,具体下官不太清楚。”
姜曰广之所以要强调这四镇问题,自然是为了表达自已的不满。
山东布政司行省,加上徐州,淮安,凤阳三府,如今合称江北四镇,已然成为韩烈的封国。
所有钱粮赋税,官员任命,皆出韩烈之手,朝廷根本插不进手。
对于这个问题,韩烈的态度一贯强硬,那是他的自留地,也是他维持军费的重要来源。
眼下他手中兵马众多,若没有固有地盘,维持军费开支,他不可能养活这么多军队。
要是所有钱粮都要依靠朝廷调拨,那势必被人掐住脖子,岂不是受制于人?
就目前江北四镇的钱粮收入,实际也就勉强维持十五万人马的军费开支。
但要想发起北伐战役,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在听出姜曰广讥讽之意时,韩烈依旧表现的很淡定,并没有跟姜曰广辩论江北四镇的问题。
“夏税能够略有盈余,属实不错,姜阁老辛苦了。”
韩烈甚至还开口夸赞了一句。
夏税征收的是春夏两季税赋,而春夏税赋,在南方各省因为气候条件原因,向来要低于秋税。
而秋税才是南方的重中之重。
比如水稻粮食收成,包括土豆,番薯等新式农作物,皆是秋季收获。
还有刚才姜曰广提到的湖广两省和江西布政司行省。
因为开年才刚刚收复,开春之后才恢复秩序,用颗粒无收来形容也不为过。
夏季早稻能够维持口粮就不错了。
只有秋季的晚稻,才是钱粮的主要收入。
姜曰广见韩烈不接招,他也不敢公开在内阁会议上,与韩烈争辩江北四镇的问题。
毕竟现在大明的军权,全部掌握在韩烈手中。
不说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就是皇太后和小皇帝,都难以调动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