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说只要中了举人,那么富贵也就不远了。
因为中了秀才,虽然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所得的福利依旧屈指可数。
凡要是中了举人,则是大大不同。
答案很简单,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参加候补官吏身份,一旦出仕至少可得典史官身,进而不断升迁。
如崇祯朝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是举人出身。
由此可见举人身份的重要性。
其次,只有中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考取进士功名。
一旦考中进士功名,那就是妥妥的朝廷命官,最不济也能授封一个正八品县丞,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亚于鱼跃龙门。
故而科举考试,向来是朝廷的重大事件。
自崇祯十六年后,如今已经过去数年,未曾举办乡试和会试。
如今小皇帝登基快一年,永历元年作为开元之年,无论是恩科,还是三年一届的会试,都到了开科取士的时候。
路振飞作为礼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这一次的乡试和会试,他都是主考官,自然不容半点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即便是身为宰辅,那也是轻则免职,重则问罪的大罪。
“见白兄,科举应试你是知道的,我并没有参加过的,在我看来,考试嘛,无非是公平,公正,公开。”
“只要做到这三点,那就没有问题了。”
“咱也不要搞什么南北平衡,有德有才者上,无才无德下。”
“户籍方面,也不要区分,河南,河北的士子,也可以参加应试。”
“只要把这些方面做好了,一切也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安全方面,我来安排。”
“正好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马上就会过来,你跟他对接一下,我让他安排人手,护卫前往各地的监考官。”
得到韩烈的承诺,路振飞也不由松了口气。
“有大将军站台,下官心里也就底了。”
一脸轻松的路振飞,由衷的笑道。
接下来二人又聊了一下科举具体事宜,吴孟明和谢山到来后,韩烈交代了一下吴孟明,让他与路振飞对接。
韩烈则把谢山带到书房,沉声对其说道。
“接下来你的重心,要跟东厂提督张国元展开密切联系,北伐战役即将打响,我不日就会离开京城。”
“我不在京城期间,你除了向我汇报消息外,一切命令听从李元忠的,重大事件解决不了的,可以找孙传庭。”
“如今陛下逐渐长大,对于我执掌兵权,已经心生猜忌之心,你们锦衣卫行事,要低调,凡事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授人以柄。”
……
在韩烈的叮嘱下,谢山这个被韩烈一手扶持起来的锦衣卫二把手,也是一改往日威风凛凛态势,态度谦恭的躬身应道。
“大将军放心,卑职一定谨言慎行,不负所托。”
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兼北镇抚司,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加上锦衣卫的特殊性,以及谢山凶悍之名,让他在京城可是凶名远播。
要知道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允爵等一帮勋贵,包括马士英等阉党集团的人,可都是死在了谢山的屠刀之下。
平日里谢山那都是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出入锦衣卫力士开道,被朝廷之人暗中称之为韩烈帐下第一恶犬。
甚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权柄都在其之下,毕竟谢山是韩烈的绝对心腹。
吴孟明这个都指挥使,不过是韩烈立在台面上的工具人。
离开大将军府的谢山,回想到韩烈的叮嘱,预感到宫中必然有事发生。
回到北镇抚司之后,谢山立即叫来手下得力干将,指挥佥事卢力和苏华二人吩咐道。
“立即去打听一下,今日大将军入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人,大将军的行踪事迹,岂是我等敢贸然插手?”卢力和苏华二人不由色变,对视一眼的二人,低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