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红夷大炮,因为有个夷,含有贬低建奴之意。
故而建奴军中,把红夷大炮称之为红衣大炮。
而关于红衣大炮的威力,谭泰身为统军大将,在辽东跟明军打了十几年。
自然知道红衣大炮的威力,对于冲锋的骑兵来说,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
“鸣金,快下令鸣金撤退。”
虽然这个时候,撤退会面临明军的掩杀,但迎着炮火进攻,损失显然会更大。
谭泰几乎没有多做考虑,便下达了撤退的军令。
但是,骑兵一旦发起冲锋,想要轻易撤下来,可不容易。
毕竟战马是在高速奔跑的状态,即便你能够扯住战马,但冲锋的骑兵,不可能人人都能够第一时间控制战马停下来。
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便要刹住车辆,也有一个缓冲时间。
不可能一脚刹车下去,那必然会直接翻车。
故而这个时候,战场上的骑兵,在听到撤退的命令下,也只能减慢速度,重新收拢队形。
这个过程下来,自然是需要时间。
抓住时机的杨衍,当即纵马而出。
“全军出击!”
“杀~啊!”
军阵前的火枪营,以及杨衍帐下人马,趁势杀出,在炮火之中,展开反击。
“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彼此起伏,飞射的子弹,形成一条条线条,不断疾射在停下脚步的敌骑身上。
手持弓弩,长枪长矛的士卒,让出正面射击场地。
从两翼围杀了上去。
看到这一幕的谭泰,不惊反喜。
抽刀而出的他,厉声吼道。
“中军人马突击,随我进攻!”
谭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率军扑杀了上去。
自然不是愚蠢,而是他深知明军火枪的弊端,那就是不适合短兵交接。
其次,两军一旦绞杀在一起,火炮也就失去威力。
除非明军不顾自已将士生死,进行无差别进攻。
谭泰的战术指挥,虽然没有毛病。
但是韩烈的杀手锏,可不止这一点。
要知道虽然进攻开始,城门待命的六千步卒,蜂拥着杀奔而出不说。
韩烈亲率的中军骑兵队,这会早已经迂回到清军后方。